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黄夹起义
作者:邱同强整理

黄夹起义领导者杜步舟


  黄夹起义,是山东省第一个农民抗日武装起义,是乐陵人民“好男儿上前线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真实写照。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华北平原,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战政策,节节败退。在此形势下,乐陵中心县委一面宣传抗日、发动群众,一面积极筹建抗日团体、秘密组织抗日武装。通过收集民间枪支,发动群众制造土枪土炮以及收编部分土匪和国民党护盐武装等,基本控制了5股地下武装。
  1937年7月15日,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救国军成立后,乐陵中心县委按照上级指示,集中力量,建立武装。
  时任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乐陵县大孙乡杜寺村人)和山东省委派来的军事干部周凯东负责在黄夹镇一带拉队伍。最初,是用成立乡村自卫队的名义拉队伍的,打出“好男儿上前线,武装保家乡”的口号,群众参军热情很高。
  许家村的栾义发演黑头包公有名气。一天,他领着儿子栾曰红来找杜步舟,要送子参军。栾曰红是杜步舟发展的党员,由于他是独生子,他母亲也已去世,杜步舟不肯答应,说:“当共产党的兵,活着是战士,死了是烈士,可要有决心啊!”栾曰红说:“老师放心吧,红旗指到哪,我就打到哪! ”几天后,栾义发又把大林、小林两个外甥送到了队伍上。
  自卫队成立后,杜步舟任自卫队指导员,周凯东任军事教员。刚组织起来的队员多是农民、小学教员,没有军事知识,周凯东便耐心地教他们射击、刺杀、队列等军事课目。
  队伍拉起来后,武器不足的问题成了一大难题,当时100多人的队伍只有20多条枪。于是,他们联想到宋哲元的大刀队,就找铁匠师傅打造大刀、土枪。
  打造1把大刀需要1元,打造1支土枪需要5元。他们计划各打造50把(支),至少需300多元。接着他们又着手解决钱的问题。共产党员首先带头,纷纷表示:“没钱买铁,不怕,大家来凑。 ”当时的党费是每月1个铜板。但为了筹钱当月每人交了1元党费,就这样筹得了100多元,但还不够。于是杜步舟又想到了“请会”。
  当时,民间有个习俗,穷人有事需要钱,摆上酒席,请大伙帮忙凑钱,叫“请会”。参加会叫“随令”,大家都是“会友”。第一个请会用钱的叫“会主”,一般每个“会友”拿5元到10元。
  黄夹大集这天,杜步舟筹办了两桌比较丰盛的宴席,“随会”的“会友”有县衙门的小官吏、买卖铺子的掌柜、教员及富裕些的农民20多人。待酒过三巡以后,杜步舟站起来,先对大家躬手一揖,然后假说家中不幸遭灾,急需一笔款项,有劳诸位会友相助等等。杜步舟通过两次“请会”筹措了300多元,50支土枪、50把大刀顺利打造出来。
  8月13日凌晨,“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的大旗在黄夹镇竖起来了,130多名身背红绸子大刀、步枪的队员整装列队,“好男儿上前线、武装保家乡、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响彻云霄。团长杜步舟、副团长周凯东、政治部主任张墨仙站在旗下,不由心潮澎湃:130多人队列整齐,热情高涨;土枪60多支,桐油漆柄,乌黑锃亮;大刀50把,红绸飘荡,寒光闪闪。
  黄夹起义建立起来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很快就发展到360余人、200多支枪,成为救国军的三大主力之一,驰骋冀鲁边区。1938年7月,八路军主力部队抵达冀鲁边区后,这支部队随即编入八路军,走向更为广阔的抗日战场。 (邱同强整理)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黄夹起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