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农历书曰: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 “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 《清明》诗云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各地清明虽都有祭祖之习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我国台湾地区的祭祖方式更显不同,台湾县志记载: “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防病 春天最美哮喘最烦。由于春季乍寒乍暖,易于受凉,另一方面春暖花开,各种花粉也诱发哮喘。
清明预防高血压。肝属木,木生火,所以在些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心理疾病清明易高发。春天气压较低,加上气温变暧,代谢进人旺盛期,容易引起脑分泌的激素紊乱,从而引发心理疾病,如吵架、自杀、酗酒等。
起居 清明养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对此要高度重视。其次,旺木伤金,金为脾,所以这一节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此节气尽管 “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中医认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森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这个节气衣着要适当,预防感冒。居室装饰避免有毒材料,要经常通风换气。
饮食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 “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 “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葚、菊花、杏仁等。
清明要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清明五谷养生粥 (荞麦、燕麦,薏仁)可益肝、除烦去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运动 起床前作几个动作。春天的气候总是让人身心疲惫,昏昏欲睡。所以,我们每日早晨起床前几个简单易行的动作,不但有助于使全天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如搓脸、弹脑、挺腹、拱身 (猫式)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