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全力推进“百园之城”创建,建成“口袋公园”127处——
推门见绿尽享“方寸之美”

市民在德城区濯锦园内休憩。记者石秀秀摄


德城区拾忆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乔璐 张鸣
  曾经的边角地、闲置地,如今成了绿树成荫、设施齐备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的德州市民感受到身边绿色多了,遛弯儿、锻炼、娱乐更方便了。
  为进一步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步伐,全域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今年更是把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00处“口袋公园”列入18件民生实事,下足绣花功夫,精密组织、精细谋划,全力推进“百园之城”建设。
城在园中处处皆景
  “公园离家近,设施全,出门就能赏景、锻炼身体,太方便了。”10月6日,市民张振武和妻子吃过晚饭,在位于武城县振华街西南角的“口袋公园”——惠民公园内悠闲地散步。
  张振武住在富泰康居小区,周围住宅区和商铺集中,却一直缺少一处可供大家休闲游玩的公园。“小区不远处是一片绿化林地,隔着围挡人进不去也利用不起来,大伙儿都盼着能在附近建个公园绿地。”张振武说。
  去年以来,武城县以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梯次推进城区绿化,共建成8处“口袋公园”,增加绿地面积1.38公顷。“惠民公园以‘全民运动,健康生活’为主题,充分考虑老中青各年龄段人群的运动需求,设置了板式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步道以及各种健身器材,还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武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罗现英说。
  出门进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承载了市民工作休闲之余的微幸福。今年,我市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全市18件民生实事之一,围绕打造“百园之城”目标,全域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着眼微更新、微改造,整合盘活边角地块、零星空间,进行绿化改造,合理植入场景、提质赋能,让小游园变身公园城市新场景,全力打造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市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科科长乔璐介绍,目前我市开工建设143处,其中建成投用127处,配套建设停车位1431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初步实现“城在园中、处处皆景”的公园城市规划格局。
承载更多文化内涵
  宁津县素有“杂技之乡”的美誉,在建设“口袋公园”时,便融入了这一文化特色。
  位于正阳路的芳甸园内,顶缸、转碟、抖空竹等展现杂技体式的景观小品栩栩如生,文化景观墙上详细介绍着宁津杂技的起源发展历程。“我们聘请园林景观专家,邀请本地文化研究员共同参与园区设计,多形式体现城市文化特质和精神,以公园为载体留存城市记忆和百姓乡愁。”宁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卢国勇说。
  在“口袋公园”建设中,我市不仅重视扮美城市风景颜值,还十分注重丰富文化内涵。德城区重点打造了展示董子文化的繁露园、倡导异域文化的东盟园等文化园林景观,让文化在公园中延续、让记忆在公园中传承;陵城区“二十四景园”选取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作为规划理念,植入文化元素和景观小品,并搭配不同季节的花、叶植物,展示不同节气的文化寓意;由市园林设计院打造的竹韵园,充分利用原有长势良好的竹林,以打造自在舒适的邻里空间为主旨,由沿街漫步带、邻里广场、城市交互客厅组成“一带两区”景观空间结构,形成四季常青、清新静谧的竹林景观,市民在家门口便可感受翠竹韵味。
  9月28日,市城管局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参加2023年度民生实事“口袋公园”观摩调研。在实地观赏了多处公园后,市政协委员蔺艳芬认为,“口袋公园”不仅给市民提供了可以坐下来的空间,更与区域特点、历史特色、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承载的文化功能日益丰富。“德州本土文化资源和独特文化元素以景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满足了市民感官享受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需求。”蔺艳芬说。
建好家门口的“幸福乐园”
  每天早上来繁露园健身,已经成为德城区市民宋敏和家人的“必修课”:围着园区走几圈,再去健身器材上锻炼,累了或坐在亭廊下小憩或去书屋借阅。“美好的城市环境不外乎于此,绿树成荫、市貌干净,让人心旷神怡。”宋敏说。
  尽管地方财政并不富裕,但自2021年开始,德城区已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了24处“口袋公园”。“这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也是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德城区城乡建设局局长刘重阳说,在建园过程中,他们积极收集采纳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配建休闲、健身、娱乐等设施,满足“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等需求,让“口袋公园”既建在老百姓身边,更建在老百姓心上。
  我市在“口袋公园”建设中贯彻“公园+”理念,丰富建设内涵,延伸拓展建设外延,推出“公园+娱乐”“公园+健身”“公园+阅读”“公园+停车”等空间组合,集健身、阅读、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共配备健身器材451套、游乐设施25套,建成休闲绿廊14.2公里,打造全龄友好型绿地空间,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我市还积极探索“人民公园人民管”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市民园长制,创新实行“分管局长—市民园长—机关科室—景区人员”四重共管工作管理模式,聘请市民园长118名,充分发挥其管理员、服务员、监督员、宣传员的作用,取得了“同管共享”的良好效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门见绿尽享“方寸之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