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法院妥善化解土地纠纷并制发司法建议
办理一案 化解一片

  本报讯(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郑春笋 金殿伟)“法院创新履职,研究制定的土地处理意见务实有效,请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认真学习借鉴。”近日,武城县法院妥善解决一起土地争议,制发司法建议打造长效机制,获得武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函肯定,并在全县推广落实。
  争议源于武城县法院受理的两起关联案件。不久前,某村村民尹某和当地村委会互相起诉,认为对方非法侵占土地、不当得利。法官认真调查核实后,发现两起案件诉源都是该村一片原属废弃砖窑厂、后撂荒的50多亩土地。
  原来,30多年前,尹某曾投入人力物力对撂荒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后因此土地与邻村产生争议,涉事乡镇政府曾对接协调将土地分清权属,将尹某开荒的22.45亩土地划归尹某所在村。2018年9月,该村委会将该土地再次承包给他人,引起尹某不满。该案送交法院后,法官历时近一年审理,对两起案件进行妥善处置,判决村委会赔付尹某耕地开垦费17万元、驳回村委会主张的不当得利诉求。
  案结事“未了”。武城县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发现,由于政策变更和历史遗留问题,此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易发多发,部门指导监管、当事人合同签订、赔偿数额等均存在盲区或漏洞,给法院审理带来难题。“农村土地纠纷不仅是法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小案不能小办,矛盾要及时化解在基层。”武城县法院院长刘玉福表示。
  为此,武城县法院组织相关法官、法官助理集体研讨,深入涉案乡镇与农村干部群众座谈,起草并经审委会讨论形成了司法建议《关于农村涉及未签订承包合同、未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开垦地问题的处理意见》。
  该《意见》释明农村开垦地诉讼类案件法院受理情形、裁判具体原则、应查明的审判事实要点、合同效力认定及依据等内容,统一了法律适用标准,避免法院“同案不同判”问题,为村集体、乡镇政府优化乡村治理提供法律借鉴。在收到司法建议后,各乡镇对存在开垦地权属争议的地块位置、面积数量和当事人争议处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武城县细化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监督各项流程,强化日常工作检查力度。
  近年来,武城县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在审委会研究讨论的个案、类案中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共性问题,研究治本之策,先后打造多项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依托府院联动构建覆盖全县的“网格微法庭”,成为强化诉源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举措。
  “武城县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用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好诉源治理‘大文章’,抓前端、治未病,达到了办理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韩成锋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办理一案 化解一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