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草房、瓦房和楼房
  小时候,我在乡下见到最多的房子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草房,谁家有几间土坯瓦房就算是不错的家庭了。那时,住上亮堂堂的红砖大瓦房,是大多数农村人最大的愿望。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在当时谈何容易,扒房挪窝要的是票子。
  记得我家住进瓦房是在1982年,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借包产到户的光,父母在土地里苦干了几年,积攒了几个钱,就想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或许是攒的钱还不够,或许是为了节省,父亲号召全家老少齐上阵。我们从地里拉来好大一堆土,又去河滩拉了些细沙掺上草木灰堆在空地上,叔伯、邻居都过来帮着拉水、和泥,用自制的砖模做了满院子的砖坯。父亲还和他那几个老弟兄费了半月时间,借助地势挖了个砖窑自行烧砖。后来,几位叔伯和村里不少人都在那个砖窑里烧砖,让不少家庭用最少的钱住上了“金镶玉”(前墙、山墙用砖,后墙用土坯)和“砖包皮”(房子外边只用单层砖,内层用土坯)的砖瓦房。
  我清楚地记得,为早日住上新房,父亲规定凡是我们自己能干的活都自己干。盖房用的檩条、椽子,是父亲和几位叔伯拉着架子车去30多公里外山里的姨家,在山上亲自锯树,再抗下山拉回来的。我和几个弟弟放学吃完饭、做完作业就拿着斧子在家里褪树皮,双手都磨出了血泡。晚上我们躺在床上,全身软得像面条,胳膊、腿都不听使唤了。房子从准备到建成,前前后后花了将近半年时间。那座房,我们住了十几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里多数家庭都盖起了瓦房。我和弟弟们都逐渐长大,一家人挤在三间房子里显然有些拥挤,父母就商量着要再盖房。父亲刚把建房申请书递到村里,好几个建筑队,还有那拉砖的、拉沙的、拉石灰的、拉石子的、拉楼板的……就轮番上门游说,甚至还承诺先用东西后付钱。我们都忙着学习、考学,一个个歉意万分地对父母说这次建房可就帮不了忙了。谁知,父亲一听乐呵呵地说:“建房的事情你们就不要瞎操心了,现在有人送货上门,还负责卸货、码货。你们只管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就行。夏秋农闲时咱就建房,晾到春节你们都可以搬进去住。”
  果然,没费多大劲,各种建材都悉数运到父亲指定的位置上,建筑队也进了场,挖地基、垒墙、内粉、外刷等都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了。等我参加完高考回到家里,一座崭新的二层小楼已矗立在那里。父亲带着我房前屋后看了个遍,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对于这座新宅,我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等待高考结果的那段时间里,和父亲一块儿用废砖砌了两个小花坛,还跑到同学家的苗圃里弄来两棵树和一些花草。
  可惜也就是这一年,我和弟弟们或考上大学、中专,或南下打工,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乡,原来一度拥挤的房子瞬间变得空荡荡,那座新建的二层小楼也只有在节假日才显得热闹,平日里只有母亲每天打扫和父亲坐在门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守着它,眼巴巴地等着我们回家居住。如今,我和弟弟们都结婚成家,回家的次数也一年比一年少。但是,去年父母还是请了专业的施工队把小楼重新进行了粉刷、装修,楼房里还添置了摩托车、彩电、冰箱、液化气等生活用品。我们都有些不解。父亲给我们的答案是:不为住人,只为让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孩子们有个念想儿。
  居住方式以及条件的变迁,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我想,改革开放的最大功绩,就是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使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温馨、幸福!
  □刘英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草房、瓦房和楼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