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个性化服务破解“第一难”
——宁津创新计生工作纪实
作者:尤炳君本报

  计划生育工作是公认的 “天下第一难”。宁津县在计生工作中推出个性化服务,把单纯的行政管理变为无微不至的服务,并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成功破解了 “第一难”,成为全国首批计生协会工作百强县、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5年圆满完成人口责任目标,荣获全市人口目标一等奖,连续10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特别的爱送给育龄妇女

  11月19日,宁津县长官镇计生服务站的人口学校里座无虚席,来自全镇50多个村的育龄妇女正认真地听工作人员讲解优生优育知识。该镇分管计划生育的负责人高兴地说:“像这样的培训班,以前是逼着来,现在是抢着来。其中最关键的是让她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得到了许多特殊关爱。”
  人口学校在该县各个乡镇随处可见,这里已成为广大妇女追求健康、崇尚新生活的重要渠道。该县计生局每个月定期将各村的群众集中到人口学校,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育龄群众的优生意识和自我监护水平。为提高人口学校的硬件水平,该县投资170多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优生遗传实验室,对全部育龄妇女进行了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单纯疱疹、乙肝5项病毒检测。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了大型四维彩超,低价为孕妇最少做两次检查。近两年来,已为育龄妇女健康查体52万人次,查出妇女疾病5000多例,全部及时得到救治。跟踪服务11000多例,检出无脑儿7例,脊椎裂8例,其他20例,全部根据本人意愿做了引产术,把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4.6‰。

  公益金关注特困家庭

  前不久,宁津县大曹镇小乔村独生子乔雨,为救落水儿童不幸身亡。得到乔雨家生活比较困难的消息后,计生工作人员及时赶往他家中,帮助办理了保险理赔金,向有关部门申报了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还从公益金里拿出4000元送到他家。
  自2006年开始,该县就设立了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公益金制度。按照县财政投一块、计生干部筹一块、企业募捐一块的思路,发动会员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先后筹集资金60多万元。按照乡镇报名、县计生局把关,再实地调查的方式,确保特困户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过好日子。在计生部门的倡导下,县太平洋保险公司全体员工发起了爱心结对活动,300多名员工每人关怀救助一名独生子女,每年捐献衣物现金帮助困难家庭渡难关。
  目前已为200多户计生特困家庭免费办理平安保险,资助了30多名特困大学生,逢重大节日为特困户送去面粉、食用油、棉衣、棉被等生活用品和资金等。今年秋天,时集镇前仓村独生子女户张国峰的妻子患了乳腺癌,欠下10万元医药费,在县乡计生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不仅还清了欠账,而且还种了20亩速生杨,一年收入2万多元,计生人员还为张国峰找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他逢人就说:“计生部门的干部真是好样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俺的今天啊。”

  有困难找协会,要致富找会长

  有困难找协会,要致富找会长。这句顺口溜在宁津农村流传甚广。
  柴胡店镇崔杨村村民崔广礼唯一的儿子因车祸死亡,他和老伴相依为命。计生协会得知后定期组织会员到他们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今年天气刚转凉,会员们早早地把他家的房子整修一遍,送去了煤球,安装了暖气。保店镇二堂苏村村民张新华,因父母患病常年卧床,妻子又患心脏病,日子过得紧巴巴。镇村计生协会担保为他争取到10万元贷款,搞起了一个养兔场,一年下来净挣利润4万多元。像这样的困难户,通过县乡村计生协会扶持的就有120多家,如今都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本报特约记者尤炳君 本报通讯员张玉刚 宋立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个性化服务破解“第一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县域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