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仁里集唱红“田园牧歌”

  齐河县仁里集镇大力发展养殖业,从主打养牛到 “百畜争鸣”,再到以养启动,种、养、加紧密链接,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1至7月份,全镇养殖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

握指成拳造“牛市”

  近日,前屯村养牛大户刘方印边点卖牛收入的钞票,边告诉笔者:“俺养了10年肉牛,从最初的20头发展到80头,如今一年能收入10万元!”仁里集镇农户素有养牛传统,但前几年,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养殖成本又直线攀高,全镇肉牛存栏锐减20%。而镇上却在2007年底决定:推广大户小区,继续发展肉牛养殖。对此,镇党委书记张长利解释:“任何市场都有低潮和高潮,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据专家测算,肉牛育肥规模达到20头以上效益为佳,搞规模养殖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养殖户有什么困难,就提供什么服务”的要求,镇上在贷款、销售等方面予以服务,并建立24处肉牛养殖小区。1至7月份,该镇肉牛养殖总产值达4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妍

  “俺现在存栏600只种兔,一年能出栏肉兔5000只,纯赚8万元!”8月25日,笔者在大柴村见到了养兔能手柴洪正。老柴曾养了8年的肉牛,但受资金限制,达不到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比一直低位徘徊。2007年,老柴干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肉兔养殖上。
  该镇通过外出参观,专家授课,让群众结合自身财力、养殖习惯及村域特色,在选择中自我调整。靖池村50%的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 “短、平、快”的林间养鸭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鸭专业村。 “林间养鸭省下建鸭舍的高额投入,而且肉鸭生长快、肉质好,每亩林地放养4000只,一年出栏8批,能赚4万元!”养鸭大户靖立勇的明白账算出了实惠。目前,全镇已培育起肉牛、肉鸭、肉兔等10个养殖产品,发展各类养殖大户1200个,带起56个养殖专业村。

一业启动全盘活

  养殖业的发展,对种植业起到巨大的 “反哺”作用。全镇85%的粮食被转化,95%以上的作物秸秆被消化,拉动了玉米、牧草等农作物的价格攀高。养殖业所提供的肥料,全镇平均每亩消化6立方米。加工业也随着养殖业的兴旺而兴起,全镇建起20家龙头企业,负责畜、禽的加工和销售、饲料加工,其中从事肉、蛋类经营的个体加工户360家。与加工业相配套,全镇新增运输车辆380部,从事畜禽营销的人员达1500人,年创产值600万元。而据镇长于萍介绍,养殖业也成为该镇招商引资的 “名片”,依托丰富的肉兔资源,吸引济南客商投资3000万元在该镇投资建设肉兔屠宰、冷藏、加工项目。
  □侯刚 石勇 国兆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仁里集唱红“田园牧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