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写过脍炙人口的《过零丁洋》,特别是他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为华夏大地的不朽之绝唱。就在写完《过零丁洋》后不久,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路过唐代名臣颜真卿抗击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古平原郡(今陵县)时,再次被颜真卿以身家性命维护国家统一的辉煌业绩所感动,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激越澎湃的《过平原》诗。文天祥的这首诗,一直是传播颜真卿忠君爱国事迹的重要载体,成为影响一代代中国人的重要诗篇。
感天动地叙事诗
文天祥是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位宰相。他于南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汕尾海丰北面的五坡岭被元军俘获,押解北上,路过宋代的德州(今陵县)。
在这里,文天祥领略前朝遗迹,凭吊英雄,不由得诗如泉涌。他写道:“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君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城盟。贼闻失色分道遁,不敢长驱入咸京。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唐家再造李郭力,贼臣牵制公威灵。哀哉常山惨钩舍,公归朝廷气不折。崎岖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节。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乱臣贼子归何所,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精忠赫赫雷行天。 ”
诗中可以看到,颜真卿是文天祥敬仰和崇拜的对象之一。在他看来,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之所以还能延续统治,主要凭李光弼、郭子仪的军事力量。而在敌后对逆贼安禄山进行战略牵制的,就是依仗颜鲁公——颜真卿的威灵了。
诗中叙述了颜真卿英雄悲壮的一生,歌颂了颜真卿、颜杲卿弟兄忠于大唐天子主动抗击叛军的英雄行为。诗中也愤愤揭露和痛斥奸相卢杞借叛贼李希烈之手杀死颜真卿的无耻行为。诗中还可以看出,文天祥对颜真卿的事迹了解得详细具体,不仅纪事准确,而且词句优美,赞美之声成为全诗的收尾之笔,也极易引起人们的震撼与共鸣。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南宋宝祐四年(1256)中选吉州贡士。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南宋宝祐四年(1256),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德祐元年(1275)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勤王,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是年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海岸漂泊。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关押。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十分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尤其是唐代名臣颜真卿,是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颜真卿去世500多年后,文天祥路过德州,目睹颜真卿留下的《东方先生画赞碑》和唐城墙遗迹,不由得睹物思人。
颜真卿当年抗击反臣安禄山的事迹,使文天祥的心灵再次受到震颤,进一步坚定了他忠于南宋王朝的信心,决心以死与蒙古统治者抗争。尽管元统治者许以高官厚禄,并不厌其烦地多次劝他投降,但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他在监狱被关押了3年后,元统治者见无术可施,不得不于至元二十年(1283)一月九日将其杀掉。文天祥慷慨就义之时,年仅47岁。
文天祥为国殉难的事迹得到后人的敬仰,人们将他和陆秀夫、张世杰一起称为“宋末三杰”。
精忠民族魂
颜真卿与文天祥都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朝代,所面临的敌人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爱国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颜真卿在劝降李希烈时,李希烈用尽各种苦心,想拉拢颜真卿为他所用,但颜真卿忠贞如一,宁死不屈,最后李希烈不得不对他实行绞刑。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后,元统治者将其视为人才,也是想尽各种招降的办法,而文天祥不为所动,他也决心效法颜真卿死法,留取忠心和正义于人间。
颜真卿面对李希烈的惨痛折磨,义无反顾地走向敌人的绞刑架。文天祥拒绝元统治者的拉拢利诱,最后惨死在元统治者的屠刀之下。两位英雄在个人的生死关口,在民族利益受到侵害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生命。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民族的魂魄,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无数位这样的仁人志士的出现,中华民族才能够永远立于世界之林。
多少年来,颜真卿、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文天祥的这首诗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