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发挥纪律检查作用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发展变化,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已经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要在指导思想上把握。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用反腐倡廉工作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要在工作思路上贯穿。要坚持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战略全局来找准纪检监察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在工作内容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纪检监察工作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为群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度。
  要在工作方法上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二、加强素质建设,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要提高本职业务能力。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过硬的业务本领。必须下苦功夫加强学习、钻研业务,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要提高工作创新能力。要创新理念,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要创新思路,勇于改变陈旧的思维定势,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反腐倡廉规律,用改革的精神探求纪检监察工作新路子。要创新方法,改进方式,提高工作效果。
  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纪检监察干部处于腐蚀与反腐蚀的第一线,时刻不能放松要求自己。要加强内部监督,强化纪律约束,确保纪检监察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认真履行职能,做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
  加强教育,强化科学发展意识。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融入反腐倡廉教育之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之中。要加强思想作风教育,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教育和思想作风教育。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监督,促进科学发展落实。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政令畅通;要突出监督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要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不断整合监督力量,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创新监督形式,加大公开力度,使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严肃惩处,清除科学发展障碍。要充分运用惩处手段,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突破口,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特别要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年”活动,认真查处党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权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着力查处只顾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中梗阻”现象,严肃处理违背科学发展观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尤其是查处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的各种腐败问题。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各种办事拖沓、效率不高、作风不实、办事不公的现象,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支持保护,引领科学发展导向。要发挥纪检监察保护职能,把保护党员干部融入教育、监督、惩处等各个环节,使党员干部少犯、不犯错误,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把监督关口前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失误的,要区别情况,进行帮助教育,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搞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甚至违纪违法的,要坚决查处。努力形成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的政务环境。(作者系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局长)□李学根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挥纪律检查作用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学习与探索】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