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鲁中学教师周奎汝——
把数学课堂变成“欢乐谷”


  

本报记者孙芷琪本报通讯员孙林峰王勇
  在禹城齐鲁中学,数学教师周奎汝的课堂总是别具活力——她穿梭于课桌间,抛出一个个生活化问题,学生们时而凝神思索,时而踊跃应答。任教7年来,她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核心理念,用趣味化解数学的抽象枯燥,成为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的教育引路人。
  数学对不少初中学生来说,犹如“拦路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枯燥的演算,往往一个难点就能浇灭学习的热情。2018年,刚走上讲台的周奎汝,也曾因为缺乏经验而陷入教学困境。“那时候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她回忆道。面对挑战,她没有退缩,主动向王永水、梁爱红等资深教师请教,频繁听课、交流反思。在一次次摸索中,她逐渐厘清方向:“教学不止是教公式技巧,更要传递思维与热情。”这一认知,成了她重塑课堂的起点。
  为了让学生爱上数学,周奎汝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精心设计一系列情境教学方案:序言课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新授课设置探究环节,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习题课通过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复习课则构建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周老师用篮球抛物线讲二次函数,借历史故事串起数学逻辑,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她的课没人打瞌睡!”学生们的评价,是对她最好的肯定。在不断实践中,她还总结出“四清教学法”:课前通过“入门测”唤醒旧知,课中用“动手本”实时练习,课后以“出门测”巩固强化,周末则借助“错题集”查漏补缺,每月再汇总易错点组织测验,真正实现了“堂清、日清、周清、月清”。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育是点燃、唤醒与陪伴。”7年坚守,周奎汝让数学告别冰冷的符号,成为有温度的课堂。正如她所说:“教师的一小步,也许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一大步。”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把数学课堂变成“欢乐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聚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