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县妇联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牌——
构建全域全时育人生态圈
□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张敏

讲师演示如何与孩子沟通


在亲子活动中传递家庭教育知识


  近日,“智慧父母课堂”在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兴社区开课,特邀全国家风家教宣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齐河县妇联家庭教育骨干讲师贾贻香为社区居民讲解如何科学陪伴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一些难以理解的表现原来代表了他们的期待、渴望。”“出现‘叛逆行为’更要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课后,家长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智慧父母课堂”是齐河县妇联打造“齐家·好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牌的重要一环。10余年来,齐河县妇联以“持续深耕、全域覆盖、创新模式”为抓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打造成惠及万千家庭的民生工程,为助力齐河县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家”力量。
  连续十余年开展活动 成为家长的“成长加油站”
  “每周三晚7点,‘智慧父母课堂’准时开讲!”这句话在齐河县家长圈里早已成为默契的约定。
  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更是影响孩子全面成长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与学生的亲子沟通水平,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从2012年至今,“智慧父母课堂”以“每周三晚雷打不动”的坚持,成为全县家长的“成长加油站”。
  据了解,“智慧父母课堂”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亲子沟通、习惯养成、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等高频需求,并邀请齐河县多名家庭教育专家名师坐镇开讲,妇联家教骨干讲师和一线教师等协同参与,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课超500期,帮助万千家庭破解教育难题。
  家住融创观澜府的居民朱继文感慨:“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这几年,我一直跟着学习,这个夜课堂陪我走过了整个育儿关键期,受益很大。”
  织密全域服务网 让家教指导触达千家万户
  “我们把家教课堂搬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带娃的爷爷奶奶也能在家门口学上‘育儿经’,大家很欢迎。”赵官镇锦川社区张庄村妇联主席白桂芹介绍。
  齐河县妇联积极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齐家·好家教”指导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多个方位,推出“家长课堂”,推动数万名家长儿童受益。在社区层面,近三年先后组织县家庭教育骨干讲师到15个乡镇(街道)的90余个村(社区),开展“齐家·好家风”宣讲、“齐家·好家教”家庭教育指导讲座480余场。
  除此以外,齐河县妇联还注重同步推进学校、机关、企业单位家教指导服务,开展家教家风讲座走进永锋实验学校、走进县委党校、走进齐源集团等活动30余场,努力构建起“全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圈”。
  创新模式重特色 长效培育激活服务生命力
  为彻底解决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参与家庭教育学习的难题,齐河县创新推出“三堂联动”模式,打造全时段课堂。
  “三堂联动”即在城市社区开设“智慧父母课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走进基层的“家长课堂”授课外,又新加入在新华书店打造的“社会公益课堂”。
  “社会公益课堂”设置为每周六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课题常新、滋养心田,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门可见、触手可及。“三堂联动”模式实现了“周中+周末”服务无间断,推动家庭教育从“阶段性服务”向“全时段覆盖”跨越发展。
  特色赋能构建人才“蓄水池”也是齐河县妇联激活家庭教育服务生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齐河县妇联每年组织开展家庭教育骨干讲师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吸纳培育了一支150余人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演练+案例研讨”等形式提升队伍专业性,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同时联合齐河县家庭教育协会、齐河心理健康协会于每周二、每周日开展“团队成长夜”,通过案例研讨、技能实训持续为讲师们“充电”,以能力提升带动服务升级。
  从“单一课堂”到“全域网络”,从“定时服务”到“全时覆盖”,如今,齐河县“智慧父母课堂”“家长课堂”“社会公益课堂”等品牌课程已形成“师资培育—课程打磨—活动实施—家长参与”的完整闭环,科学育儿理念逐步融入家庭日常,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正在成为滋养家庭的“源头活水”。齐河县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睿表示,下一步齐河县妇联将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模式,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构建全域全时育人生态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