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709期 >> 第A4版:文化
谭士木:战鹰高飞的守护者
□赵郑子凡

  今年82岁的谭士木,曾是海军航空部队的地勤维修人员,如今,他是社区里慈祥的长者,是党史故事的讲述人。岁月流转,身份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融入血脉、刻入骨髓的那份忠诚。
  1960年,谭士木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军旅生活的向往,毅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一年,他被送往浙江学习文化课,这段学习经历为他之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年,谭士木进入青岛海军第二航校学习进修。回忆当初,他骄傲地说:“我们是改革后第一批学习技术的人员。”
  当时,我国的航空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谭士木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钻研航空技术理论,苦练修理技能。轰鸣的机库、复杂的电路、精密的仪表盘,成了他朝夕相处的伙伴。作为地勤维修人员,专攻电气仪表维修的他深知,指尖的毫厘之差,关乎战鹰的安危与战友的生命。无数个日夜,他埋头于图纸与零件之间,汗水浸透衣衫,眼神却始终专注如炬,将“万无一失”的信念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螺丝、每一根导线之中。
  在结束青岛海军第二航校的学习后,谭士木被分配至驻扎在山东省莱阳市的海军航空部队,负责侦察机的仪表电器维修工作。
  初入部队的他在老维修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本以为能大展拳脚,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中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随后他一边跟着老维修员学习一边自己钻研。渐渐地,他从一开始手忙脚乱的初学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维修员。“战友的生命就在你手里,容不得半点马虎!”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所负责的侦察机从未出现过任何事故。
  1963年,谭士木光荣入党。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作为一名军人和党员,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64年,他又投身于一项特殊的国际使命——为参加印度尼西亚“新兴力量运动会”(GANEFO,被视为当时与奥运会抗衡的赛事)的中国代表团提供空中护航保障。那时,他的身影忙碌在保障机群旁,用精准无误的维修技术,确保战鹰随时能以最佳状态翱翔。
  1968年和1969年的国庆节,谭士木有幸参与了阅兵仪式。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他目睹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那壮观的阅兵仪式和盛大的群众游行,让他深感自豪和骄傲。
  作为战鹰高飞的守护者,站在没有鲜花与掌声的幕后,但又挺立在空军战斗力保障的前沿。在部队服役期间,谭士木凭借精湛的技术与负责的态度托举战鹰一次又一次安全飞行,为此,他获得了“五好战士”荣誉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和军事素质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为部队建设所作贡献的肯定。
  1976年,谭士木转业,尽管离开了部队,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将部队中培养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谭士木:战鹰高飞的守护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