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县全力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家校社医”共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钟伟通讯员李宁)在齐河,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上午,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骨干教师开展专题研修;午后,各个中小学学校家校共育中心老师与家长共解孩子成长困惑;傍晚,社区活动室里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为相关家庭送来心理健康知识。自2023年起,齐河县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构建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体系建设的根基在于多方协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王建介绍,“齐河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首要突破口,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系。”依托县妇幼心理健康中心,邀请资深教师参与合作,并将其明确为学生心理问题医疗介入定点机构;组织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整合专业心理咨询、主题教育活动、家庭协同育人等资源矩阵;各中小学创新实践“教联体”模式,以核心校为枢纽搭建教育协作网络,纵深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多方主体协同发力下,齐河县已构建起“家校社医”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生态网络。
  阵地与队伍建设是体系运行的关键。走进齐河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只见心理咨询室内,沙发、绿植与舒缓的音乐营造出宁静氛围;宣泄室里,沙袋和智能设备,为学生提供情绪释放空间;在二楼资料室中,摆满了“齐心笑”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案和课件,包含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108课时,课程开发者们常常围坐一起,讨论着如何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家乡元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成长中的心理困惑。
  “好的教育体系离不开专业化师资的支撑。”县教体局家校共育中心主任刘晓进介绍,他们从各学校选拔骨干老师,开展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内容涵盖团体活动辅导、专题讲座等,帮助每位老师建立成长档案。家校共育中心通过构建三级联动梯队培训体系(高阶、主题、普及),依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系统培养、25场集中研修、16例危机案例剖析催生53篇专业论文,形成“头雁领航”的师资培育格局。
  在具体实践层面,各学校亮点频出。永锋实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活动,构建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第六小学、第三小学等也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永锋实验学校家校共育中心主任杜民民详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针对学生学习力提升、青春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问题,开展系列工作。学校建立严格的危机干预程序,每年进行全员心理普测,将学生划分为红、橙、黄三色进行分级管理,对重点关注学生定期辅导,推动家校共育“五共活动”,促进家校深度合作。
  第五小学家校共育中心主任张肖分享的成功案例令人振奋,一名曾陷入抑郁情绪的学生,在学校、家庭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走出阴霾,如今已升入初中,这一案例充分彰显了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实效。
  “我县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自2023年初起步,2024年全面推开,2025年将重点深化。”王建表示,未来,齐河县将继续完善“家校社医”协同网络,以点带面、以中心带学校、以群团带群体,利用社区闲时开展更多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持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为青少年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校社医”共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