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625期 >> 第A4版:文化
巨一会:战火中的“馍馍传奇”
□赵郑子凡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党的百年征程中,无数党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巨一会和谭士木就是其中一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对党忠诚,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从军旅生涯到地方奉献,他们始终不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党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传奇经历。
  巨一会的党龄,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前。1946年,年仅十六岁的他,在齐河这片被战火炙烤的土地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正值黎明前最黑暗的岁月,这个身形瘦弱的少年,很快成长为地下交通线上的机敏信使。
  为了配合解放齐河县,他常扮成乞丐,混在要饭的队伍里。情报被小心翼翼地藏进干硬的馍馍里,每一次传递,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三十里路,荒草丛生,饥肠辘辘的少年一边乞讨,一边赶路。渴了,就趴在河边喝两口浑浊的河水;累了,便在田间地头和衣而睡。那个小小的馍馍,藏着的不仅是扭转战局的机密,更是无数人对光明的期盼。
  巨一会永远记得那个让他读懂“残酷”二字的日子。荒径上的碎石硌得脚底生疼,他攥着藏有情报的冷馍,几个面色阴沉的敌军侦察兵围住他,为首的壮汉拍着他脑袋狞笑:“这怕不是个小八路吧?”
  冷汗瞬间浸透了少年单薄的衣衫。他扑通跪地,扯开嗓子号哭,鼻涕眼泪糊了满脸,像极了被吓坏的小乞丐。可当他泪眼模糊地环顾四周,心却坠入冰窖——那些被拦下的乡亲无形中成了一圈人墙让他无路可逃。敌人的手已经搭上他的包袱。
  千钧一发之际,巨一会突然将整个馍馍塞进嘴里。干涩的面饼划破喉咙,他强忍着呕吐感,囫囵吞咽下带着体温的情报。敌人扯开包袱一无所获,他则瘫坐在地,喉间泛着未消化的麦麸苦味。
  这次失败却让他坠入另一个深渊——如何向组织证明自己的清白?少年没有辩解,只是转身走向茅厕。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他颤抖着双手,在秽物中翻找被胃液侵蚀的纸团残迹。木棍挑起那团破碎的纸片时,指甲缝里还沾着难以洗净的污渍。
  当他将残迹呈现在上级面前,浑浊的瞳孔里燃烧着倔强的光。这份赤诚,让久经沙场的革命者都红了眼眶。尘埃落定的那个黄昏,组织重新将信任交托于他。而在次年春天,凭借过人的胆识与忠诚,十六岁的巨一会终于站在党旗下,让信仰的火种真正照亮了余生的隐秘征途。
  入党后,年轻的巨一会被任命为村长。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在敌人眼皮底下领导群众斗争的重担。在一次敌人残酷的扫荡中,枪声骤起,他与几位战友不幸陷入重围。生死关头,巨一会毅然从屋顶纵身跃下,子弹从他脸旁擦过,他不敢停下,凭借对村庄巷道地形的烂熟于心,在狭窄的街巷间灵活穿梭,奇迹般地甩掉了追兵。然而,脱险并非终点。当得知有战友不幸被俘,他没有选择独自保全,而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险潜入敌人后方。依靠对地形的熟悉和冷静的判断,他最终成功解救出被俘的同志。
  在接受采访时,那些刻进骨头的记忆,经他三言两语道来,比什么都让人揪心。说到动情处,老人布满皱纹的手,依然会不自觉地做出当年那个藏匿情报的细微动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带着乡亲垒坝修渠、盖房垦田。哪家有事,他都溜溜达达上门。有人劝他享享清福,他总说:“当年连命都豁出去了,现在这点活计算啥?”
  时光悄然流转,曾经意气风发的巨一会,如今已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但眼神还和当年跳房子突围时一样亮。皱纹里藏着半个世纪的风霜,却始终裹着一颗滚烫的心——就像他当年藏在馍馍里的情报,历经岁月,依然滚烫。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巨一会:战火中的“馍馍传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