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边临镇——
扶贫路上的“田干部”
  □通讯员 王瑞兆报道
  本报讯在边临镇马才管区,每天清晨或傍晚,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和贫困户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不时响起一阵欢声笑语,乡亲们亲切地喊他“田干部”。“没到过马才管区,很难想象马才管区贫困户的生活有多么贫苦,不走进马才管区,难以理解马才管区脱贫攻坚的辛酸”。作为扶贫攻坚路上的坚守者,马才管区书记田乐的讲述充满感慨。自从事扶贫以来,为了快速转变角色,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他认真研读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村调研。
  马才管区下辖马才、簸箕王、范桥、郭庄、陈庄、库庄、乔庄等七个村庄,1567户4678人,其中贫困户16户,村情、社情复杂,贫困人口体量大,脱贫担子重。田乐深知,在这里,要解决生活水平落后的难题,做好脱贫摘帽工作,必须对致贫原因逐一分析、综合治理。
  他走遍16户贫困户,随身携带脱贫攻坚手册,用心记住群众问题。晚上回到宿舍,一边认真梳理问题建议,一边认真学习关于脱贫攻坚有关文件、政策,并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3本,迅速掌握贫困户情况和扶贫政策。他认真梳理问题,根据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可享受的政策和脱贫措施、方案一一记录在案,并和村两委、帮扶责任人逐一商讨,因户精准施策,确保扶贫户能享受的每一项政策都精准落实落地。针对各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情况不一、分布各异,他说服管区各村克服小地域观念,摒弃成见,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项目为集体和扶贫人口增加收入,达成了按区域逐步实施,基本均衡建设完善的共识。“说实在的,接到扶贫工作任务,心里头很忐忑,倒不是说舍不得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是担心自己不太熟悉农村,不熟悉精准扶贫工作,怕干不好。但工作容不得挑肥拣瘦,我就义无反顾地来了。”田乐这样说。看到新来的管区书记,群众议论纷纷:“走一走看一看回到单位好了”“机关干部不懂农村工作,有事找他是白说”。面对这些怀疑,田乐下定决心,一晚一晩学给群众看,一天一天住给群众看,一户一户帮给群众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感染、激励群众。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扶贫业务知识,对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悉心研读、牢记在心,对上级重要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学以致用,把自己当作驻村的“苦行僧”,常念“驻村时间够不够、工作落实得力不得力、干部形象好不好”这三本经。利用20天内走访了7个行政村,76位党员和54多个村民代表,发放调查问卷700余份。了解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思想动态,多次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村两委会议,宣讲扶贫政策,统一思想。两个月时间,马才管区各村干部都知道扶贫政策、扶贫帮扶怎么干,精神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事大家同心干、抢着干,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来到了马才,马才就是我的家”。田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2018年3月至今,他没请过一天事假,天天吃住在镇,坚守在镇。去年12月,小儿子生病,但时值脱贫工作考核验收,他完全离不开,只好把患病的儿子托付给妻子一人照看。马才管区各村得以顺利脱贫,扶贫工作也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却只能把对儿子妻子的愧疚,深深地藏在了忘我的工作中。妻子也时常抱怨他,但更多的是对他的鼓励“他在外一定很辛苦,不仅生活条件艰苦,工作中还会受到很多不理解,我只有更支持理解他才能让他不因为家里而分心,他才能做好更重要的事。 ”我们都知道这更重要的事便是脱贫攻坚工作......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扶贫路上的“田干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