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彩绳系流年

  高峰
  五月的风刚捎来艾草的香气,母亲的电话便追来了:“端午快到了,记得给咱家小妮儿编个彩绳。”我这才猛然惊觉,原来又到端午节了。
  记忆里的端午节总是热闹的。外婆总会坐在灶台前,边煮粽子边给我编彩绳。外婆的手长满老茧,摸起来像老树皮一样粗糙,可编起绳来却灵活得很。五彩丝线在外婆手指尖飞舞,红的、蓝的、黄的、紫的、橙的,像彩虹被揉碎了又拼起来,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一条细细的彩绳。
  “戴上这个,咱家妮儿一年都平安。”外婆说话时,皱纹里漾着笑意。她系绳子时特别认真,系好了还要拽两下试试松紧。多余的线头就着灶膛余火一燎,“嗤”地蜷成个小黑点,再被她粗糙的手指一捻,就乖乖贴在我手腕上了。
  彩绳贴着皮肤,上面还带着外婆手心的温度。“外婆,为什么你编的绳子不会散呀?”我晃着手腕,好奇地问。外婆笑着捏捏我的脸蛋:“因为里面藏着秘密呀。”她掰着手指给我数:“红绳要顺时针绕三圈,蓝线得沾露水,黄线要立夏那天染的……”后来我在《燕京岁时记》里读到,五月谓“恶月”,五毒尽出,端午“以五色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又谓之‘长命缕’。”我这才知道,那些被外婆念叨的老规矩,竟都是千年前古人留下的智慧。
  这两天我在小院里给女儿编彩绳,小丫头仰着脸问:“妈妈,为什么要戴这个?”我学着外婆当年的样子,给她讲了五彩绳的故事。女儿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乖乖伸出了小胳膊。彩绳缠在她细嫩的手腕上,像系住了一只刚学会扑棱的小麻雀。
  年年端午,彩绳依旧,只不过系绳的人从外婆换成了妈妈,又从妈妈换成了我。可每年端午,当艾香混着粽香漫过窗棂,我总觉得灶前坐着个身影,把牵挂编成五色的彩绳,一辈一辈往手腕上系。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彩绳系流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