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铺设管网集中拉运统一处理
70个村生活污水排放有“方”

  本报讯(记者于斌通讯员谢勇强)“以前村里的生活污水,不是出门倒在路边,就是倒在村北的树林里,不文明不说,还容易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如今,村民家里都装上了污水排放口,村中也建了污水收集池,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12月10日,在市中街道大李村村民吕艳芹家中,村党支部书记郝金明为记者说起今年农村污水治理后的变化。
  大李村有390口人,虽属“城边村”,但还是沿袭农村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只剩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
  吕艳芹一家有5口人在村里生活,算是人口比较多的一户,当问及家家安装排污口,村里开挖污水收集池时,吕艳芹一个劲儿地夸赞,“家里人多,生活污水也多。洗菜做饭的水有的浇花浇菜,更多的是倒在村边树林里,天冷了就直接倒到门外。”她说。吕艳芹小院中新装的排污口直径大约40厘米,近段时间家中的生活污水就直接倒入,通过地下管道直排村中的污水收集池。郝金明介绍,收集好的污水由市里定期派车抽取拉运,统一处理,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大难题。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副局长张志华介绍,像大李村这样铺设统一污水处理管网的村,我市目前有70个。
  从10月起,张志华就一直盯在各村工地现场。他介绍,今年年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专门会议,集中力量在村级建设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求“十四五”期间实现农村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全覆盖,“在充分争取各乡镇意见的前提下,今年我们选取了需求大、党组织健全、村民意愿高的70个村作为改造对象,总投资达3500万元。”张志华说。
  提升农村排污基础设施意义何在?近年来,我市在城区水污染防治方面有着巨大突破,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探索建立了“三水共治”模式。但在农村方面,污水治理还只是停留在倡导、粗放管理上,基础设施等配套相对薄弱,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短板。
  张志华介绍,该局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文件要求,按照建设污水处理站、管网加拉运两种模式,对目标村进行分类,其中建设14个社区污水处理站,范围辐射33个村庄,其余村需要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收集池。今年6月开始,该局组织设计院进行了部分初步现场调研,研究管网铺设模式、处理模式等,进行施工图纸的初步设计;组织第三方测绘机构对村庄逐一进行了测绘,形成了测绘图。
  今年10月,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其间,该局组织机关及执法大队人员组成督导组,每日形成进度报告,“工程的难点在于有一部分村前期已经进行了自来水、燃气等管网铺设及路面硬化,需要破拆再动工。我们联合乡镇干部每天盯在一线,解答群众疑问,并要求施工队工程结束后恢复原样,保证群众出行、环境美观。”张志华说。
  据介绍,目前70个自然村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近期通过省级验收工作,路面硬化等已全部恢复。治理后的村庄也与城区一样,污水、雨水等实现分流,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生活环境,“今年是第一年,是该项工作的一个探索,我们计划明年上报100个自然村,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覆盖,助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张志华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70个村生活污水排放有“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