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故乡的记忆拼图
  天冷,蛰伏在家,无聊中想起了少年时代。
  那差不多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了。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正要信马由缰地活一活,人却要老了。
  好在记忆如同启动了回放,能让自己在过去的岁月中复活,尽管只是碎片,但记得住的碎片自有其被记住的理由,或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那个年代。
  乐陵在山东省的最北端,我的家乡三间堂又在乐 □张陵的最北端,与河北省只隔 三着一条河。用穷乡僻壤来形 疯容并不为过。但在当年,三间堂(俗称三堂),就是我心中的世界中心。别的地方我也没去过,也不知道。
  种地靠的是人力和畜力,做饭烧的是柴火,照明用的是油灯。已经有了火柴,但仍有人使用火镰和火绒;已经有了洋布(机织布),仍有人纺线织土布,更多的人还穿着土布衣裳;已经有了电磨房,仍有人用磨盘把玉米、小麦、豆子之类的粮食磨碎,形象的说法就是“抱着棍子推磨”。推磨有时用人,有时使驴,使唤驴的时候必须给驴戴上眼罩,否则驴就会停下来。当年的三堂,与清朝、明朝甚至更久远的朝代的三堂并无多大区别,是实打实的农业社会。
  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就已发生,但到20世纪60年代我记事的时候,至少在三堂这块土地上,很少能看到“工业”的影子。很少,不是没有,那时村里已经有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号称“三转一响”,都是顶级奢侈品。
  当然,三堂除了三转一响之外,也有时代的余光在不经意间扫它一下,让人知道今昔何昔。
  比如汽车、航标塔和电气焊。
  三堂有人在县里当官,坐着一辆吉普车回家,把车停在了街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汽车。草绿色的车身,闪着高贵的幽光,散发出的汽油味刺鼻而又威严,是一个我常识之外的存在。我隐隐感觉三堂之外另有天地,但我想不明白,只是好奇。
  再后来就在河堤(我们习惯称它大堰)上见到了大卡车,也是绿色的,还不止一辆。我和小伙伴们先是追着车跑,汽车在三堂太少见了!过足了眼瘾后,我们就莫名其妙地愤怒了,开始向它们投掷砖头、瓦片和土坷垃。司机大怒,用听不懂的话骂人,并追得我们抱头鼠窜。
  航标塔在三堂的东北角,是一个高耸入云的大铁架子。不知建于何年,也不知有何用途,称它为航标塔是我现在给它起的名,当年就叫铁架子。这铁架子后来弃用了,成了十里八村男女老少的探险项目。胆小的爬不多高就下来了,胆大的就爬到了顶上。我依稀记得自己爬到了第一层的木制平台上,上面似乎还有两层。铁架子下面的人已变得很小,上面风很大,我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再向上爬了。从此经常做噩梦,做那种爬上去下不来的噩梦,估计恐高症的病根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后来这铁架子就被人拆光,有的做了铡刀,有的卖了废铁。
  电气焊门市部就在三堂街北头的大堰上,到底是电焊还是气焊还是两者都有,我不清楚,它当时的名字也不叫电气焊门市部,而是叫“工业”。我没写错,它当时就叫“工业”,在三堂人心里,这里就是工业,工业就是这里。现在这块地方已成了民宅,也仍叫“老工业”。“工业”除了焊接一些金属件之外,还熏枣,还生产抽水机上用的三角带,规模虽小,却是正宗的公社集体企业,而且有了“工业”,也让三堂有了现代感。但它能留在我的记忆里是另有原因的。□张三疯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的记忆拼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