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红瓦,水墨墙画;村美人和,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处处新景……这就是全国文明村——乐陵市杨安镇堤北董村。
刚刚荣膺全国文明村荣誉的堤北董村有何文明“密码”?他们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给出了答案。
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堤北董村建设了“三治融合馆”、打造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党校,深入强化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以强化村级党支部建设为指引,引领村民开展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的“一强三治”堤北董路径。
“1+153”激发自治活力
“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严禁乱搭乱建,服从村庄建设规划。”……一走进堤北董村村委会,就看到墙面上张贴的村规民约,内容不长却格外醒目。
“我们村的村规民约都是党支部和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的,每一条的制定,村民都全程参与。”堤北董村党支部书记张秀峰介绍,堤北董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坚持从村情、民意出发,不搞一刀切,充分体现村民在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堤北董村按照“党支部提议、党员群众商议、法律顾问建议”的制定流程,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建议,做到条条都由群众商定、步步都由群众参与,让群众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后该怎么办”,让群众行为有尺度、处罚有标准有依据,真正达到规范和约束行为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充分发挥村民的作用,让群众代表和群众组织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宣传、落实、监督工作中,使之内化为村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形成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的良好氛围。
“不只是村规民约的制定,堤北董村坚持以‘自治’基础,积极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53’治理路径。”张秀峰介绍,所谓的“1+153”就是指以党建引领,在村内制定1份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委员会、综治调解委员会”5个村民自治组织,推行党务、村务、财务3个公开,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针对村庄治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堤北董村召开村民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在党支部引领村民议事会开展研究讨论村庄发展重大事项、参与村务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在“参谋建议、民情反馈”等方面的“智囊团”作用,进一步扩充基层民主渠道,真正实现“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
德治滋养文明乡风
今年1月份,村民张国庆的孩子定下了婚期后,主动来找堤北董村红白理事会帮助举办结婚典礼。事后,张国庆不禁感慨: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家里红白喜事真的省心又省钱。“以前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特别隆重,大家都爱攀比,为了引导广大村民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里专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相关章程。”张秀峰介绍,村民选择在村里进行婚丧嫁娶的,红白理事会立即介入,督促事主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理事会成员大力简化程序。红白喜事酒席统一酒席标准,控制在10桌以内,礼金不得超过100元。
为深化以德治村工作开展,进一步加强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堤北董村每季度由道德委员会开展道德评议会,集中对全村村民道德情况进行评议,每次评出的好人好事记入公德榜并通过宣传窗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表扬,对评出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同时,积极开展道德文明评选活动,每年评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各1个,带动群众向善向上、见贤思齐。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润物无声。为了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作用,促进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堤北董村成立“味”你而来暖心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疫情防控”、邻里互助、扶贫助困、365暖留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洁净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中,以志愿服务精神,潜移默化引导身边人,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目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场次。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调解员经过多次入户调查了解到,张宝全院内有空地用来存放杂物,随后便与张宝全协商,并承诺协助他在院里建造杂物储藏间,最终张宝全同意拆除过道上的砖墙。为了缓和两人的关系,调解员让董海良在闲暇之余帮助张宝全建造杂物间。原本闹得不可开交的两人,关系也因此得到缓和。
堤北董村坚持以法治为根本,以综治调解委员会为突破,完善法律治理体系。“调解委员会为乡村治理帮了很大的忙,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张秀峰介绍,综治调解委员会由村里有威望、处事公正的村民组成,主要解决“家长里短多,村民爱面子,政府盲目介入效果更差”的调解难点,让村民做村民的工作,构建“内消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深化以法治保障农民群众合
近日,原本矛盾突出的村民张宝全 法权益的普法用法观念,加大农村普法和董海良经常一起相约聚餐,让他们产 工作力度,增强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生转变的是堤北董村综治调解委员会。 用法意识,堤北董村每年定期开展普法
今年10月,张宝全为了存放杂物, 宣传,树立村民法治思维,积极引导村在门前过道上圈起一块地方并垒起了 民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砖墙,造成了邻居董海良出行上的不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提升法便。随后,董海良找到张宝全理论,让 治素养。其拆了砖墙,几经协商无果,两人发生 同时,堤北董村专门聘请了一名法了口角甚至要大打出手。见说不动张 律顾问,确保情理法相结合,让“小事不宝全,董海良找到了张秀峰说明情况。 出村、矛盾不上交”,打通法律服务群众了解情况后,张秀峰便安排调解委员会 的“最后一公里”,让法律在村民心中调解员进行调解。 “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李晓楠 本报通讯员刘鑫闫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