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蝎子枣”的由来
  □何宁宁
  提到乐陵,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金丝小枣,然而同是乐陵枣系列品种的张蝎子元红枣,却与金丝小枣大大不同。与金丝小枣相比,张蝎子元红枣个更大、色更红、肉更厚、质更好,而且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古人已有“此水此土生此物,挪到它乡无此味”的说法。此处的枣有两个别名:一是青云枣,二是蝎子枣,而且这两个别名的来历都与乐陵历史上的一位名人有关。
  这个人叫张泼,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明史》称其为“股肱之臣”,与杨涟、左光斗等同属东林党人,先后任知县、左都察御使、河南督抚、山西督抚等职,著有《竭立草》《臆谏草》《庚申纪事》和无数的奏疏。现在乐陵文庙东侧还有颂扬他的石碑,墓地据传在农药厂一带。
  那一年,来自乐陵的张泼,在断断续续的鸿声里,急促地北行在去京都赶考的路上,伴随他的除必要的行李还有一袋家乡庄园里的枣(张家在乐陵城东十里有田地百顷,皆自生此树,果甘肉厚,既能零食又可果腹,颜色紫红,喻吉祥鸿运)。数日后,当进士及第的喜报传到京城高升客栈时,张泼高兴地捧起了形似玛瑙的红枣,喜极而泣。
  几年后,张泼任河北曲周县知县,正值大灾,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饿死了很多,张泼一边上疏朝廷救灾,一边向老家乐陵的父亲告急,张太公心善,张大人又爱民如子,于是便从自家的庄园里运了大量的红枣到曲周县赈灾,救了无数的百姓,百姓感其仁德,在张泼调离曲周县后,在曲周县东门自发建张公祠,永世供奉。《明史》里说,二十年后,张泼转抚山西,路经曲周县,百姓闻讯,夹道跪迎,离县境四十里还能听到百姓的哭声,从那以后,张大人老家的枣,极负盛名,张泼因政绩优秀也伴随着连升三级,喻示着青云直上的鸿运,青云枣也便得名了。
  大明崇祯二年,张泼病逝,其后人继续经营乐陵城东的庄园。庄园附近有人见张大人已去世,认为张家已失势,所以屡次侵界耕种,毁坏枣树。张家一忍再忍,那些人却变本加厉,最后闹出了人命官司,张家只好托当朝的东林党人,给当时的太后捎去了一袋枣和一封信,说明情况,盼望太后能主持公平。太后看后,感张泼仁德,便命令山东巡抚对闹事的人“惊惊罢了”,意思是恫吓一下。谁知命令到了乐陵之后却成了“耕耕耙了”。于是地方官吏把那些闹事的抓住,埋在地里露出头,用犁耕,用耙耙,吓得那些侵界毁树的人再也不敢了。“死蝎子,活蝳子”,张氏蝎子由此而来,故产在张蝎子村的枣也叫蝎子枣了。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蝎子枣”的由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