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街道王海水村保洁员在清扫街道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刘敏马丽丽
“疫情期间,咱村里这卫生一直没落下,村道每天都清理,垃圾也及时清运,几乎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2月27日,胡家街道赵庙村村委会主任陈春峰说。走进赵庙村,只见村道一尘不染,道路两旁的垃圾桶整齐排列,绿化带也是刚刚打扫过,每户门外几乎没有杂物堆放……处处展现了村庄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一场疫情让这个春节过得不一般,不仅考验着70万枣乡人民,更考验着执政者的魄力和定力。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地区。我市在持续抓好防疫宣传引导的同时,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的一次机会,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管疫情怎么发展,城乡环卫工作不能停”
“越是疫情严重的时候,越要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村里的卫生环境必须搞好,这也是应对疫情的重要工作之一。” 2月27日,乐洁公司胡家项目部经理田浩说。
胡家街道赵庙村是这次疫情的首个隔离村,该村543人155户,自1月25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后,该村便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任何人员、车辆不允许进入。
田浩进不了村,只能通过电话与村内保洁员进行联系,嘱咐保洁员及时上报村内保洁及清洁情况。 1月29日,他通过电话了解到个别工人怕传染,不愿进村清运。田浩主动联系胡家街道负责人,要求进入村内清运垃圾,切断污染源。“活总要有人干,这样的关键时刻,不能让病毒从环卫上‘钻了空子’。 ”当日上午10点,田浩与胡家街道文明办主任王帅进入该村一起清运垃圾,共清运生活垃圾5.6吨。
疫情面前显担当,细微之处见真章。“疫情的到来,正是对城乡环卫工作的一次‘大考’,底子硬不硬,含金量高不高,就是要看这关键时刻。”市环卫处主任郭仁路说。他坦言,乡风文明建设首要的是村庄环境,疫情期间,市环卫处要求村内保洁员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每天第一时间到村内各处死角巡查,发现乱倒垃圾及时清理,特别是房前屋后、村边坑塘边的散装垃圾。组织人员成立打捞突击队,对水面垃圾进行定期打捞,确保河道干净无漂浮物。
加大村庄垃圾清运力度,建立清运车数台账,对各项目部每天清运车总数进行记录、对比,促进司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拉快跑,保证村庄垃圾无散落、不落地,从源头切断污染源。每天对中转站、清运车、垃圾桶进行消杀,对车辆定期进行维修,杜绝车辆撒漏现象。截至目前,共清运农村生活垃圾7000余吨,派出清运车辆1500辆次。
从不理解到支持,乡风文明日日新
“提升乡村环境,推动乡风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让农村群众从不理解、不配合到接受,再从接受到支持、欢迎的过程。”郭仁路说道。
说起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丁坞镇纪楼村党支部书记朱国利感触颇深。
朱国利清楚地记得, 2012年底,他接到镇上通知,要求他带领村民将村内街道两侧的垃圾堆、粪土堆、柴草堆全部清理掉,而且不能再出现。一开始,朱国利以为是上级来检查了,后来才知道,市里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里不仅要清理干净这“三大堆”,而且还要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打扫卫生。
当时别说老百姓了,朱国利和村“两委”干部们也都很不理解: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了,没人打扫卫生,没觉得有啥不方便,存放在自家门口用来沤肥的粪土,冬天烧炕用的柴禾怎么就成了碍事的东西?
在农村,垃圾往就近的坑塘倒,污水出门就往街上泼,彼时,这些不文明行为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习惯。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要转变群众的习惯,必须先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现状就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于是从2012年起,市、乡、村党员干部层层落实责任,各村逐步推进。村干部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农村清理“三大堆”行动全面推开。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启动之后,崭新的车辆、全新的垃圾桶,集中清理、分散保洁的保洁模式,日产日清机械化清运垃圾,这一连串新鲜事物让纪楼村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有的村民在现场开玩笑地说:“这回咱和城里人的待遇一样了。”“今年,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得到全省第二的好成绩。如今,老百姓再提城乡环卫,都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于东钧说。他表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环境是突破口,环境都得不到改善,文明更是无从谈起。从2012年开始农村环境整治到2014年全面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我市把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不断创新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如今,全市17个乡镇街道实现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全覆盖。
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从管理上下功夫。垃圾处理方面,我市建立户、村、乡、市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变过去户村乡市四个管理主体为公司一个主体,一竿到底管理,实行委托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监督方面,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包保乡镇制度,完善了乡村生态文明办组织检查、考核,市城管执法局协同3个公司运行,乡、村两级政府监督,市民共同参与的上下分级体制系统,同时创新督查机制,建立了一级督查保洁员、二级督查管理员、三级督查项目部经理的三级督查新模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促进了保洁质量的提高和长效保持。
目前,我市共有环卫从业人员2800多人,其中城区300多人,乡镇街道2500多人,一支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性强、相对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初步建立。
在抗击疫情中深化文明实践行动
如何让讲卫生、讲文明在群众中更加入心入脑,我市以文明实践行动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近日,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做好战“疫”工作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组织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用,深入推进群防群控、联防联治文明实践,构建党政、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防疫工作网络。突出抓好农村特别是农村老年群体的分众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防病意识,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红事应延期举办或停办,白事一律从简,简化流程,控制规模,避免因人员聚集而引发互相感染。
于东钧表示,狠抓乡风文明建设是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招,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一些恶俗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他了解到,疫情期间很多村实行红事推迟办、白事节俭办,降低了人员聚集和疫情蔓延的可能性,群众对这一政策也基本认可,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负担,这反映了这些年实施移风易俗工作的成效。
市文明办本着“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原则,推动所有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村居全覆盖。在继续遏制大操大办基础上,倡导婚事新办,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消除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简化流程,控制规模,减少花费,文明办丧;推动殡葬改革,加强城乡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提高群众知晓度方面,市文明办负责指导并统筹整合宣传资源,在乐陵市报、乐陵广播电视台、今日乐陵等媒体,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活动中涌现的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弘扬新风尚,倡树正能量,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可度。市民政局负责移风易俗督导考核,指导基层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当前,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期,农村群众自觉减少外出活动,正是抓好农村庭院环境整治的良好时机。为此,市文明办、妇联倡导广大群众按照“美丽庭院、文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及“五净、五无、五有”标准要求,自觉清理家庭卫生,维护村庄环境,科学防控疫情,提升生活舒适度,共建生态宜居新家园,推动“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提档升级。目前,全市以9922户“美丽庭院”示范户为引领,各村积极行动,将战“疫”从院外延伸至院内,着力提升家庭生活品质,保护家人健康安全,在庭院中用扫帚“扫出”一场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