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老城镇综治中心悉心调解——
十余年借贷纠纷一朝化解

  本报讯(记者王志冕通讯员张敏王龙龙)“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要回来,感谢综治中心调解员破解困局,我心里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近日,在武城县老城镇综治中心调解室,一起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秦某握着调解员的手,对他们悉心调解一起跨越十余年的经济纠纷表示感谢。
  2008年,辖区居民王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秦某的丈夫借款3000元。今年上半年,秦某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这笔借款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收回。由于给丈夫治病花费巨大,秦某欠下不少债务,加之独自供养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这笔拖欠十余年的欠款,成了秦某解决实际困难的“救命钱”。
  在看到老城镇综治中心的便民服务宣传后,秦某主动前往中心反映情况。为了解决群众困难,综治中心迅速组织调解员开展工作,设法联系到王某并向他阐明法律事实,指出债权债务关系不因债权人去世而消失。同时,调解员了解到王某也存在实际家庭困难。
  为了实质性化解纠纷,寻求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员多次到双方家中耐心劝导,最终王某承诺将拖欠十余年的3000元欠款分期归还,这起经济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据了解,老城镇综治中心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前端预防、中期调解、末端化解”的综治效能。中心通过定期排查、上门走访、窗口接待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各类矛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我们不仅要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也要做好政策法律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信息员’。”老城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中心持续深化“综治+网格”双线融合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十余年借贷纠纷一朝化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