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封家书”何以打动网友
  

□胥爱珍
  10月24日,庆云县中丁乡大店小
  学举办了一场“一封家书家校共育感
  恩同行”活动。现场,父母与子女互读
  家书,真挚的话语让许多家长和孩子
  红了眼眶。活动的发起者,是中丁乡
  前大店村村民郭天西。就在前不久,
  他刚登上“中国网事·感动2025”前三
  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名单。
  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没有惊天
  动地的壮举,54岁的郭天西外出打拼
  却始终心系家乡,积极回报建设家乡,
  最打动网友的,就是他别出心裁发起
  “一封家书”“为准大学生送家训”等活
  动,让青少年感受纸短情长的温暖,传
  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家书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扮演着特
  殊的角色,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
  内涵,是家教家风的缩影。《诗经》中就
  有家书的痕迹,曾国藩的家书传递着
  修齐治平的士人精神,傅雷家书凝结
  着艺术与人生的赤诚,抗战时期的“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书信超越
  物质的情感价值。自古以来,作为信
  息载体的家书,在个体与家族、传统与
  未来之间架起桥梁。“一封家书”活动
  正是抓住了这一文化基因。“电话能说
  清事,却道不尽情。”在郭天西看来,电
  话可以快速传达事务,但孩子笔下的
  思考、字里行间的温度,却能唤醒被快
  节奏生活遮蔽的真诚。
  尺素传深情。值得深思的是,“一
  封家书”活动并未停留在“怀旧”层
  面,而是紧随时代“升级”。除了家
  书,郭天西还自掏腰包在学校设置
  “爱心超市”,学生可通过尊敬师长、
  助人为乐、学习进步等攒积分,兑换
  超市中的课外书、彩笔等商品。“一封
  家书”和“爱心超市”以家训传递、积
  分激励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家书表达感恩,用善行积累积分,让青少年情感丰盈与精神成长齐头并进,厚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沃土。
  “一封家书”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广泛影响,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它回应了当代乡村的精神需求。家书、家训这些看似微小的载体,成为推动乡村文化认同的切入点。孩子们用笔尖记录亲情,优良家风被编入校本教材,基于地域与血缘的“文化自信”随之悄然生长。庆云县将家风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正是看到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力量。
  此外,本次活动还彰显了公益从物质支持到精神滋养的深化。如果说郭天西捐赠路灯、体检设备是雪中送炭,而推动家书文化传承则是“授人以渔”。“一封家书”不仅解决具体问题,还通过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激发内生动力。比如“爱心超市”里,用积分兑换让孩子们理解“美德有价”,这种“价”不是物质的等价交换,而是社会对善行的认可与回应。
  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创造性转化。在碎片化阅读成主流的今天,手写家书让书写者沉淀情感,让接收者感受真诚的温暖,让人们体会到,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性的温度、文化的根脉,始终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在郭天西的带动下,一封封家书成为连接代际的纽带,一则则家训化为学子的行为准则,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应只是一个人的善举,更是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向善的种子,让真善美在日常生活中扎根、生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封家书”何以打动网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