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气贯长虹吴匡五

  吴匡五,原名吴观志,1915年生于山东省阳信县城西后吴店村。他于乐陵高小毕业后,考入惠民县省立四中。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表示以武力歼灭日本侵略者收复国土之决心,他将名字“观志”改为“贶武”(为便于书写,后又写作“匡五”),后入聊城后期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七七事变后,吴匡五所在的学校解散。为维持生计,他改学木工,居然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农村木匠。1938年9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冀鲁边区,并在乐陵城举办军政训练班。吴匡五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前往乐陵城参加学习。训练班结束后,他先是到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机关报《烽火报》任编辑,不久,又调任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民训科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党组织派他到陵县组建抗日民主政府。9月,他就任陵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担负起带领陵县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重任。
  他首先以曾被我八路军改编的当地民团十八团一部为基础,建立起他兼任大队长的县大队的雏形。他率领这支二三十人的武装在境内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组建群众抗日团体,改造旧政权,并着手组建区政府。到年底,县大队已发展到100多人,几个区的政权机构也相继建立。吴匡五白天带领县大队进行军事作战、开展工作;夜深人静时,他又在油灯下紧张忙碌,谋划全县的工作、武装的调配和群众的发动,还要为县报《怎样干》撰写稿件。
  吴匡五本乃一介书生,战争知识缺乏,要领导好一个县的对敌军事斗争,困难很大。但他坚持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指导,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很快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好的指挥员。1940年底,日本侵略者对陵县进行疯狂“扫荡”。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吴匡五领导全县开展破路斗争,纵贯公路挖成了七回八折的道沟,改变了平原地形,使敌人难以通行。为配合百团大战,他率县大队转入外线作战,在平原城附近拆毁津浦铁路,致使敌军用火车脱轨,并歼灭押车日军数十名。即使在陵县形势极度恶化、我军政机关不能在境内活动的情况下,他仍满怀必胜信念,在边缘地区坚持斗争。在坚持对敌武装斗争的同时,吴匡五在已建立抗日政权的地方,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等战时经济政策,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陵县成为冀鲁边区二地委可靠的活动中心。
  吴匡五具有舍己为公、不徇私情的优秀品质。1940年春,他的家乡阳信一带旱情严重,群众携儿带女外出乞讨。他的母亲也因生活无着,步行百里来到陵县。按说,她的儿子是县长,照顾逃荒母亲在陵县度过灾荒是办得到的,也是同志们和群众能够谅解的。可是,吴匡五却劝老人回了家乡。这年夏天,他的父亲病逝。吴匡五忍受着巨大的哀痛,去信让家人料理好丧事,自己仍然坚持在抗战的第一线。
  经过艰苦的战争考验,吴匡五的威名在陵县与日俱增,敌人也胆战心惊。有的伪军讲:谁要不走运,出门碰上“五块五”(吴匡五)。敌人也千方百计妄图消灭吴匡五及其领导的县大队。1941年9月7日,吴匡五率领县大队在苏家庙子一带活动时,被敌人察觉,临邑等地的日、伪军将苏家庙团团包围。他指挥县大队英勇抗击,准备突破包围圈向临邑方向转移。但在激战中,身负重伤,抢救不及,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人生有涯,英灵不泯。为缅怀吴匡五的业绩,鼓舞人民继承遗志,1942年12月,冀鲁边区二地委、二专署决定将陵县更名为匡五县。1945年5月,在三官道为吴匡五烈士建墓立碑,以示纪念。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吴匡五名列其中。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气贯长虹吴匡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