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大救助精准﹃兜底﹄群众幸福﹃有底﹄
□胥爱珍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贫困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转向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找到相对贫困的破解之策?我市整合政策资源,创新社会大救助体系,可谓是以精准兜底托起困难群众“幸福底线”的有效探索,不久前,得到前来视察的民政部领导的肯定。
  社会救助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明显成效。但毋庸讳言,救助工作政出多门、各自为战,资源分配标准不一,“群蜂送蜜、多而无序”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基于此,自2018年起,我市就在民政部、山东省民政厅的指导支持下,以临邑县为试点探索社会大救助改革,截至目前,已构建起以“救助领航、送爱到家”为主旨的新型社会救助保障体制机制。
  救助项目分层分类,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市构建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面梳理了19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5项政策,将各类救助项目分层次、分类别导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并全部进行流程再造。这种“从‘蜂巢式’救助向‘莲藕式’救助”的转变,打通了救助政策壁垒,实现了政府与社会救助资源的共享互通、统筹分配,对群众的需求可“因人施策”,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大大提高了各类救助资源的适配性,实现了资源有序流动、精准使用。
  主动识别精准兜底,有效防止致贫返贫。当前,确保边缘户不致贫、脱贫户不返贫,事关脱贫成果的持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我市的社会大救助体系把对低保、特困等重点救助对象应救尽救作为基础核心,并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识别机制,将3%的困难家庭、10%的困难人口作为相对贫困人口进行主动识别、动态识别、适度帮扶,能够及时发现致贫返贫现象并发出预警提醒,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之策。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社会大救助体系建立之后,只有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在体系的运转中,各级各部门只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植于心、践之于行,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对社会救助的新需求,才能持续完善提升社会大救助体系,推进社会大救助工作的长效化、规范化发展,为困难群众铺好幸福生活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救助精准﹃兜底﹄群众幸福﹃有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