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许勇
  德城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资金、编制、资源、服务等各要素向基层倾斜,提升了城市社区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难点、堵点。
  厘清权责边界,优化治理结构。
德城区从理顺机构设置入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社区抓治理、抓服务的本领。一是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规模设置。对城市社区和网格规模进行调整,按照3000户左右的标准,对7个规模过大或过小的社区进行了调整,同步理顺社区四界,破解过去社区穿插交错、界线不清的问题。网格层面全部按照300至500户左右的标准,重新划细划小新增137个城市网格,同步推进综治、城管、市场监管等网格整合,建立以社区管理网格为基础的一体化网格,真正实现“多网合一”。二是改进社区内部设置,明晰工作职能。建立“两委一站”的内部设置模式,明确社区由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便民服务站组成,便民服务站下设党群事务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部、综合事务部和综合窗口的“4部N窗口”机制,通过让便民服务站全面接管起街道下派的行政任务,让居委会从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中去,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精简社区大厅窗口设置,合并了以前单独设置的社保、民政、计生等专业窗口,改为设置2至4个功能统一的综合窗口,通过“职责做加法、岗位做减法”,打造“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社区综合人才队伍。建立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AB岗工作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下沉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促进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将曾经被动的“要我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我来服务”。三是推进社区减负提效,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出台关于实行社区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梳理明确12项社区承办、26项协办事项,制定20项不应由社区承担的盖章证明事项清单,明确哪些事务社区应该承接,哪些不该承接,清理整合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上墙制度和各类牌匾等,为社区“减负瘦身”,让社区能够集中精力抓治理、抓服务。
  推动重心下移,完善社区服务形式。德城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效率。一是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推动街道机关干部向社区一线倾斜,在4个街道优选74名年轻干部,有效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改革后,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均达到10名以上。二是建立吹哨响应机制。以“双报到”工作为基础,推行“社区吹哨、支部报到”的结对共建模式,明确3大类吹哨范围和20余项具体内容,实行积分管理,厘清责任让社区“吹哨”有据,配套出台考评制度,社区对部门评价权重占机关年底党建考核的三分之一,“撬动”单位支持经费200余万元,开放场所31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三是开展社区“一次办好”改革。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从上至下畅通司法、信访、统计、市场监管等19个部门单位的数据信息,实现办理流程可询、办理进度可查、办结时限可控。梳理各职能部门能够下放到社区的167项服务事项,涵盖党建、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并按照“最少的材料、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方式”原则进行流程优化,推动形成“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四是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试点社区建立智慧治理平台,整合党建、公安、城管等系统信息数据,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开发网格员手机APP,实现重点人员监管、小区安防、道路垃圾清理等10余项功能全部线上办理,突破网格管理“瓶颈”,构建起指尖上的社区智慧平台,全面提升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完善运行保障体系,健全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社区是居民安居乐业的载体,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完善治理的长效机制,必须要加强阵地和队伍保障。一是推进公共资源集成利用。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明确每个社区必须具备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指导、谈心交流、收集民意和综合服务等20余项服务功能,统一门牌、户外指引牌、公开栏、岗位牌等12项内外标识指引,打造一流化、标准化的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二是精心打造“邻里中心”。试点建设9个“邻里中心”,创新开设配餐服务、医疗卫生、缝纫修补等便民、公益服务项目,把更多优质、丰富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三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优选群众自发、社会影响大的乐缝创意坊、红娘金缘团等12家非营利社会组织,向全区孵化扩散,累计培育出壳141家文体娱乐、公益服务等社会组织,初步实现了居民多样化需求和专业化社会服务有效衔接。(作者系德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