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一新的纺织大街便民市场。记者石秀秀摄
□本报记者石秀秀
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更是惠及民生的必要举措。 7月1日,市市场监管局下发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联合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以及四区主管部门,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整体面貌,让创城成果惠及百姓。
提升改造补短板,让布局更合理
7月13日,记者在德城区南小市便民市场看到,这里的改造提升工程正有条不紊推进中,钢结构框架已建设完成,正进行营业房的内外装修,预计8月底竣工投用。德城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李宝军介绍:“南小市将改造成封闭型室内经营市场,功能分区明确,各项设施齐全,将成为德城区农贸市场的新亮点。 ”
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8处农贸市场,9处建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其中位于德城区的有6处。这些市场多为框架结构,锈迹斑驳,内部光线昏暗,环境较差。
今年,德城区委、区政府启动便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新建市场钢结构大棚、完善功能区划分、增设停车位等,对迎宾大市场、三八路便民市场、阳光美食街市场等统一改造,采用“企业自筹+中央资金补贴”形式,预计投资4400余万元。
迎宾大市场已完成了蔬菜区、水产区改造,前来买菜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就跟摆地摊一样,特别乱,改造后整体环境好了,规范多了。”目前,除北园、新华两个便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外,其余4处均已动工。
强化管理建机制,营造良好经营秩序
环境干净整洁、场内经营有序,这是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纺织大街便民市场给人的感觉。“市场投用2年多,一直按照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管理。”市场管理方德棉物业公司副总经理桑晓荣介绍,“商户进场要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这一点也写入了租赁合同中,一年内受警告三次以上者,将被逐出市场。 ”
经营秩序、环境卫生是农贸市场治理重点,为确保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联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与四区政府按各自职能职责分工合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部工作人员与市场负责人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告知责任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期限。同时,对落实情况进行双项考核评比,予以适当奖惩。
陵城区市场监管局安排专人,分头摸排辖区内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台账。同乐农贸市场第一时间修补、清理了污损墙面及地面污渍,并全部更换了顶层篷布和标识不清晰、破损、脏污的垃圾桶(箱),确保市场整洁卫生。
多方合力,优化文明市场环境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市场都在醒目位置张贴、设置了文明标语、公益广告。有的市场还运用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文明告知、文明提醒。
经过改造提升后,部分市场面貌、环境秩序等有了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市场开办方管理不到位,充当“老好人”,对业户的不规范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专项整治仍有反弹隐患,管理乱象尚未得到根治。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庄便民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周边施划了数个机动车停车位,但部分停车位被沿街门市的店主私自占用,导致前来买菜的市民无停车位可用。
三八路便民市场在场内临时规划了一处停车区域,方便业户停放拉货用的车辆,但部分商户为图方便,将车辆停在市场通道中间位置,虽然不阻碍通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秩序。迎宾大市场部分改造区域初见成效,但百货区店外摆放问题依然突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农贸市场的整治是一场持久战。有专家建议,要解决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明确市场开办方的主体责任,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需要出台考核机制,不仅要有准入要求,还要对违规经营者有相应的清出制度。
整治农贸市场需抓细节重长效
□石秀秀
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息息 相关,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顺民心、合民意,更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中,老旧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成效尚不明显,一些农贸市场的管理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放,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亟需提高。有关部门需从细节入手,瞄准那些容易疏忽、日常管理中容易反弹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以纺织大街便民市场为例,管理方将遵守市场管理规定写入租赁合同,警告3次不改将被逐出市场。开办方拿出态度、手段硬,不仅有效约束了业户行为,更提升了市场经营秩序。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部与市场负责人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同样将职责、奖惩措施落实到书面上,厘清各方责任,建立起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
市场应调动商户参与积极性,采取红黑榜形式,通过定期综合评比,对选出的文明经营商户进行公示,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此外,还可以发挥社会力量,开通相关举报热线,启用信息奖励机制,对提供正确信息线索的群众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坚决抵制各类不文明行为,实现“坐商归店、商品归区、广告归栏、车辆归位、垃圾归桶”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