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根治“安管疲劳症”是防灾之本
  国务院办公厅16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针对冬季火灾易发、高发特点,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11月17日国际在线)
  从吉林“11.5”到上海“11.15”,短短十天之内,两起冲天火灾,夺命七十余条,震撼人心!一句已经重复过千万遍的话,再度成为耳边最强音:它向我们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
  然而,警钟绝不是只在惨案发生时才敲响的,为什么长鸣的警钟声中,事故仍频频发生?用脑袋反思这一点,远比用眼泪送别亡灵、用抚言和金钱“认真做好善后工作”更重要。
  任何事故都不会凭空而生,总有这样那样的安全硬伤,一颗小小的螺丝松了,通道堵塞了,线路老化了,消防栓生锈了,大难也就不远了。一次次的灾后情况通报,无不罗列出一大堆令人咋舌的问题所在。
  相比形形色色的“硬”伤,监管层面上的人为“软隐患”才是百患之首、万祸之源。常态监管的深度与广度乏力,折射管理者的某种“赌徒心理”:万一事发,当然难辞其咎,但他们赌的是“一万个”不出事。赌徒心理支配之下,悲剧也就随时与我们零距离。
  事发之后,我们已经惯看声势浩大的“突击整改”,各地动员,部门联动,措施有力,确实做到了“举一反三”,也确实不乏成效,一批又一批的安全“硬伤”由此浮出水面,得以被排除,但是时间一久,情形就变了,意识渐渐松懈,措施慢慢“生锈”,这就是久治不愈、周而复发的“安管疲劳症”,演绎着“闹灾——整改——再闹灾——再整改”的封闭怪圈。
  无奈天灾,人祸难容。安全生产不仅仅是自我珍爱,更事关社会大局。 “防灾”是安全生产工作第一关键词,血的教训表明,根治“安管疲劳症”才是防灾之本。根治“安管疲劳症”,我们需要无时不在的有力措施,绝不应止于“突击整改”的瞬时发力。□王景曙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根治“安管疲劳症”是防灾之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声音】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