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南农民的文化新生活

  文化大院里秧歌扭得欢

  “我们自己组织了秧歌队,村里还专门请了老师来教我们跳扇子舞呢。”9月7日晚,在临南镇胜利社区的文化大院里,56岁的王大妈乐滋滋地说,“以前晚上只能在家看电视,想出去玩都没地方。现在有了文化大院,每天晚上跟伙伴们聚到这里扭扭秧歌,别提多高兴了……”
  据了解,这个文化大院是去年春天刚刚建成的。一年多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也日渐高涨起来,几乎“天天都有节目,人人争着表演”,除社区的文艺骨干自编自演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外,还经常邀请县、镇的舞蹈、音乐老师下村传授歌舞,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目前,临南镇已建成文化大院15个,组织开展文体活动300多次,活动开展日渐常态化、特色化。各社区的文化大院还初步形成了“闹新春、迎端午、度中秋、过腊八”的四季文化活动体系,特别是李庙村依托文化大院开展的“武林大会”“五虎闹春”,大聂家村的“空中扑蝴蝶”等,更是该镇文化活动的金字招牌。

  阅览室成“致富加油站”

  9月5日,临南镇团结社区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农味”十足的图书摆放在崭新的书架上,20余位村民正捧着各种农业技术书籍看得津津有味。
  “以前蔬菜在生长期得什么病都弄不明白,现在好了,只要蔬菜有病,我到阅览室照着一查保准知道得的是什么病。”提起这,村民于化同乐呵呵地说。村民赵吉才介绍说,以前他家养的猪总不如别人,自己怎么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乡村阅览室建成后,他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泡在阅览室里,慢慢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今年以来,仅养猪一项,纯收入近2万元。
  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乡村阅览室”工程,在各社区创建“乡村阅览室”,定期充实各类书籍、报刊。同时,在社区里挑选责任心强的农民担任“阅览室”管理员,对“阅览室”进行规范管理。目前,该镇已建成“乡村阅览室”26个,惠及农民群众1.2万余人,村民们亲切地把免费开放的书屋称为 “致富加油站”。

  培训班为大脑充电

  9月4日,在临南镇徐家村的技术培训班里,县蔬菜局高级农艺师殷志铎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传授蔬菜栽培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过去,我种菜只知道多撒肥、勤浇水,要不是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课,还真不知道种菜之前就得进行病害防治呢。”村民徐贵新说。眼下正是秋季大棚种植的关键时期,该镇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对该镇蔬菜种植专业村轮番进行技术培训,并向他们发放种子、化肥和科普书籍。
  “过去,我也是靠种地过日子,正是通过技术培训班的学习,才走上了果树种植的致富之路。”9月7日,在该镇高科技示范园,刚刚给农民上完课的科技园主任王传海说。几年前,王传海通过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班,毅然决定承包科技园附近的荒地开设果园,种植的“凯特”杏成为知名的畅销水果,鼓足了腰包,并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该镇根据广大农民的需求加大温室蔬菜种植培训力度,对棚室种植进行全方位随季培训,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5200余人,充分发挥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让技术培训成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充电器。”□高德刚 李禄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临南农民的文化新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