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引来黄河水,解决了400多个村的饮水问题;大兴水利,农田靠天吃饭的历史一去不回;水城建设,使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宁津:引得活水润民生
  对处于枯水区和引黄末稍的宁津县来说,水一直是百姓最需要、最期盼的东西,甚至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影响群众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该县围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绞尽脑汁大做“水文章”,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代自来水”甜了百姓心

  “黄河水就是比深井水好喝!”宁津县相衙镇前纸村村民田金国高兴地说。日前,宁津县村村通自来水四号线竣工,至此,该县已有400多个村的约22万人喝上了黄河水。几年前,为解决部分村庄人畜饮水问题,县里为他们打深井安装了自来水,但深井水含氟量高,且运行费用高。在建成千万立方米的水库后,该县将黄河水通过管道送进了千家万户,群众都高兴地称之为 “二代自来水”。
  “通上‘二代自来水’后,今年俺们村有20多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喝甜水、足不出户就能洗热水澡!”八里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春说。以前喝深井水时,大曹村很多人有脚后跟儿疼的毛病,自从喝上黄河水后大家都不治而愈。村民曹志江说:“这‘二代自来水’真是民心工程,我们喝在嘴里,甜在心里。”
  绕田活水壮了庄稼苗

  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宁津县紧缩财政大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年来,除上级扶持外,县财政投入资金6953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开挖疏浚沟渠520余公里,打井2180眼,建桥涵2600余座。如今,依靠四通八达的沟渠和星罗棋布的水利设施,宁津县再也没有哪块农田靠天吃饭了。
  相衙镇前纸村村民刘志安指着田里的管道阀门说:“现在地下管道直接把水送到地头,打开阀门就能浇地。以前浇一亩地需要两小时,现在一小时能浇两亩地,省时省水又省钱!”在宁津县,像前纸村这样的节水灌区有7万余亩。据测算,解决灌溉问题后,该县粮食单产增加了180公斤,平均每年增产9万吨。
  碧波蓝图为县城换靓妆

  家住宁津县城南外环路的宋金强大爷一家,前几年因为房前的帽杨沟臭气薰天、蚊蝇丛生,每到夏天总是门窗紧闭。 “今年好了,水城项目一开工,水也清了,蚊子也没了,我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宋大爷高兴地说。
  水城建设是宁津县今年十大民生工程的重头戏,总投资12亿元,将在县城建设三横两纵水系和9个大型水面,建成后将使县城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成为真正的宜居城市。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展过半,县城周边所有污水全部通过地下管道排进了污水处理厂,以前没人愿靠近的帽杨沟,现在河道两侧正在建设雕塑等绿化小品,每天早晨都聚满了晨练的人。 □杨书强 李晓东 迟振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引得活水润民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