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10月28日,中国德州生物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此前不久,省经信委与省节能办同意在德州经济开发区设立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这些新举措、新变化,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
聚焦两大产业关注“金字招牌”
作者:唐晓颖


  图片说明:皇明集团太阳能真空管生产线。记者 周坤 摄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扩大投资、大上项目,激活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潜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优势产业培育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聚焦产业
  ——两个产业,一个灵魂,将生态经济打造成德州突出的亮点和特色

  发展生态经济,德州将着力点放在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上。
  今年,根据国家及省颁布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市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以新能源、生物技术等13大产业为重点,决定突出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未来生态经济要求的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产业。
  逐 “日”乘 “风”,德州新能源产业攀登制高点。太阳能光热利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年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占全省的70%、全国的10%,皇明、亿佳能、国强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皇明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太阳能企业。启动了 “中国太阳谷”,大力实施 “中国太阳城”战略,成功申办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风力发电机主轴、叶片、塔筒、机舱罩、导流罩等生产能力和配套范围不断扩大,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燃料及沼气工程等快速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专利468项,承担国家 “863”科研课题20多项, “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获得批复,产业跨越发展基础已然夯实。
  “甜蜜产业”领军,生物技术产业亮点频现。功能糖系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达70万吨,占国内生产能力的70%,我市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质量最好、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功能糖生产基地,探索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以财政金融资金为后盾、以政府服务为保障的 “产、学、研、资、政”五位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运行机制,组建了40余个生物技术创新平台,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
  “我市成功取得了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两张国字号招牌,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将其做大做强,做出德州的特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两大基地建设大有可为。”市经委主任周天峰说。
聚焦政策
  ——明确目标和路线图,突出建设重点,依托产业园区,在提升竞争力上下功夫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将 “两大基地”建设列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专门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集中领导,重点突破。相继制定了两大产业的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了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近中期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两大基地建设。
  到2012年,全市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达500亿元,增加值120亿元;培育壮大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加强玉米芯综合利用、玉米综合利用、大豆综合利用、枣综合利用、棉籽综合利用、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链条建设,培植5家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培育1至2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光热、光伏产业链条,实施兆瓦级风电整机装配,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太阳能示范利用样板示范园区。
  “抓好两个核心区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是两大基地建设的关键。今年我们对全市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资源进行了普查,建立两大产业企业资料库、重点项目库、招商资源库、专家技术信息库,研究制定了建设两大基地的具体规划并开始实施。”市经委副主任腾海强介绍说。
  我市以禹城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火炬计划禹城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大力建设生物产业园。逐步建立起企业孵化系统、工程研究系统和综合服务系统,在总体上形成点面结合的网络型格局;以生物制造为主,扩大生物糖醇产业优势,加快生物能源和生物医药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并充分发挥禹城市功能糖集团的作用,打造产业航母,增强竞争能力。
  以市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全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和生物产业园。以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微生物制造为支撑,对入园重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加快产业聚集;搭建投融资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能源研发中心和生物产业医药研发中心,做好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市场占有率。
聚焦进展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让生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两大产业,我市把结构调整置于重要位置。把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着力做强生物糖醇、高效安全食品、生物基材料和微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在新能源产业上,主要发展太阳能光热、光伏、风电装备制造、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摩托车产业,立足提升优化光热产业结构;加大生物质非粮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生物质直燃发电、垃圾及沼气发电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在逐步扩大风电产品生产规模和配套能力基础上,实施兆瓦级风电整机总装项目,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两大基地建设的实施。今年生物技术企业在建项目44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6亿元。新能源产业排出总投资70亿元的30个在建项目重点调度、跟踪服务,目前已有6个项目完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92亿元。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新能源产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6亿元;生物技术产业7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利税21亿元。 □本报记者 唐晓颖 通讯员 王德朝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聚焦两大产业关注“金字招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