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路通人畅百业兴
作者:刘臻本报
  □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孔令花 满恒强
  60年风雨历程,6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州公路从无到有、等级从低到高、里程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标准从“土”到“洋”,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飞跃。
  干线公路:从低级土路到不断迈向现代化

  “国道大发展,时空多变换。昔日乡间小径,如今高速公路。纵在天涯不言远,千里行程一日还。”日前,市公路局退休职工严在平在谈到我市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时感慨万千。
  当前,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万多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96公里,位居全省第一;3条高速公路和19条国、省道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一个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快捷畅通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
  但谁又能想象得到,新中国成立前德州公路的窘迫——干线公路仅有400多公里,而且全部是土路。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满地”,是当时百姓对路面的真实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德州揭开了公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各级党委、政府发动群众,积极对公路和人行道进行全面修复。1964年,我市第一条长69公里的渣油路铺筑完成。到1976年,全市干线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但均在二级以下。
  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公路建设开始步入上档次、上水平、上台阶的发展阶段。2002年至2008年,我市投资40多亿元,实施国省干线公路项目30多个,新建、改建干线公路800多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00多公里,占全省一级公路总里程的十分之一,初步实现了全市各县市之间均有一级以上公路连接。建成城市公路项目15个,包括建设城市道路10条以及改造我市东、西、南、北4个城市出口。对市区100多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使市内交通面貌彻底改观。另外,先后建成北园桥、通衢桥、东方红岔河大桥、堤岭大桥、新河斜拉大桥等5座城市大桥,实现了新老城区6桥飞架的壮丽景观。截至2009年初,全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56.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10公里,二级公路超过1000公里。
  高速公路:从零起点到快速延伸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市公路局局长赵传峰说:“我市高速公路虽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起点高,发展速度快。”
  从零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6.7公里,我市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目前,京福、德石、青银高速公路先后建成。2008年12月,作为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滨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德商、济乐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据了解,德滨、德商、济乐3条高速公路竣工后,总长度将达到260公里,并将使我市顺利完成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届时,我市境内将有6条高速公路,“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络蓝图正式铺就。
  另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长4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40平方公里增加到6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新老相接、内外相连、环形加放射的城市路网体系。
  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为德州人解放思想、踏足大江南北打开了通途,为我市对外物流创造了便捷通道。如今,我市已成为鲁西北、冀东南交通运输主枢纽和全省六大集疏运组织指挥中心之一,被确定为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一个个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相继落户、兴起,带动促进了我市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道路环境:从“路难行”到畅通无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历史欠账较多、投资紧张的条件下,“先求通后求好”成为主流思路。尽管我市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不断增加,但“好”的问题却迟迟没能解决。“当时,因为国省干线养护投资不足、养护工具和设备落后,加上重车流猛增,使我市公路不堪重负。”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市公路局老同志回忆说,“‘德州道路难行’是对德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路况的真实写照。”
  为了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公路建设和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决定对全市干线公路和重要线路进行重点治理和养护,努力改变我市“路难行”的局面。
  公路养护管理方式从简易、人工养护向专业、机械化养护转变。上世纪50年代,我市公路养护全部靠人工,养护工具主要是镐、旋耕犁、圆盘耙等农具。上世纪90年代,我市加大机械设备投入,以提高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筑路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极大引进,全自动沥青洒布车、灌缝机、“热再生”修路王等养护设备纷纷投入使用。
  2001年,我市公路养护按照 “畅、安、舒、美、优”的5字标准,一改从前的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精细化养护,牢固树立 “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紧抓公路养护不放松,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公路养护 “365天不变样”的管理理念,并形成品牌。不断加大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8亿多元,先后实施了 “养护三年大变样”和文明样板示范工程、安全保障工程、养护畅通工程、科学养路创新工程、养护管理信息工程,对公路进行精细化养护。
  全市干线公路和重要线路路况通过大、中修和强化养护大幅回升。公路综合好路率由1995年的76.7%提高到现在的92.7%;文明样板路总里程由208公里、占管养总里程的18.6%,提高到680.8公里、占总里程的61.1%;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359座,占全市桥梁总数的96%。同时,路面已由过去的砂石路面、渣油表处路面全部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
  如今,全市公路面貌焕然一新,一幅 “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交通画卷展现在百姓眼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路通人畅百业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