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花卉村里党旗红
—德城区二屯镇程何庄党员带头发展花卉纪实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卉正悄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成为继蔬菜、肉类、水产和水果之后的又一主要消费品。其作为朝阳产业已开始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德城区二屯镇程何庄村的花卉事业先行一步,走在了德州市的前列。在组织形式上他们探索了“党员+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党旗与鲜花交相辉映、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携手并进。
  为全面了解程何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情况,探究提高花木产业化进程的途径与措施,笔者走进了程何庄村。
  花卉能挣钱,咱就种花卉!
  前几年,村两委班子最头疼的就是村里没有主导产业,通过调研了解到花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且稳定,发展花卉产业前景看好。
  经过充分论证,村两委认为根据村里的土地条件和农民种植习惯,再加上程何庄位于两省三县的交界处,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德衡高速公路贯通其中,交通优势十分明显,适合发展花卉苗木。而且附近现已有德州市花卉市场、鲁北古运河生态园鲜切花大棚等几处花卉苗木基地,在花卉市场的辐射带动下,种植户不断增多,许多农户家里屋舍前后都有郁郁葱葱、五彩缤纷的花卉苗木,农民的居室里也大都摆有盆栽苗木,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农户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种植花卉苗木。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种花卉比咱种大田提高效益近50倍,每亩可获益3—5万元。”村支部书记商春惠在村民大会上推介了花卉产业,村民们顿时眼前一亮:“咱就种花卉!”经过全体村民的充分讨论,决定把发展花卉作为富民的主导产业。
  村干部们去了北京、华西、寿光、昆明等地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描绘了以发展鲜切花为突破口,形成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生态旅游村的宏伟蓝图。用3—5年时间发展1000亩花卉,500亩苗木,并将所有建筑物都按旅游标准建设,以花卉为主体,苗木为衬托,餐饮、娱乐、物流、售花、写字为配套,打造京津济的后花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
  针对原来的花木生产仍以小农生产为主、大家各自为政、经营比较粗放、大路货多、名贵品种少等问题,党支部牵头由22名党员带头入股成立了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花卉产业服务中心,为他们出谋划策。镇党委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成为了坚强后盾,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为了实现集约化管理经营,树立精品意识,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将组织和引导花农调整结构,使花卉业向高品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铺好自己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我是党员我先行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建花卉大棚,党员走在了前面。他们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创了“党员+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群众参股入股的积极性。
  在程何庄村“我是党员我先行”已成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这种自觉性与村两委长期坚持先进性教育是分不开的。
  村两委干部实行坐班制,每逢周一召开例会,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上级会议精神;不定期召开群众代表会和党员代表会,组织党员及群众代表对村干部和工勤人员进行评议。
  通过学习,战斗在基层的广大党员,以执政兴村为第一要务,事事冲锋在前,他们是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在科技兴农上先学一步,在农村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在发展花卉产业上更是先干一步,为农民增收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村里平时对党员实行挂牌管理,亮明党员身份,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自警、自励、自强,永葆党员先进性。村民们说:“村干部心里头有俺们,头带得好,俺们能得实惠!”。
  在程何庄村党员带头已成为自觉行动。据了解,程何庄砖厂转产环保砖,创办棉厂、机械零件厂、养鸡厂等也都是党员们先试水。这一次通过党员的率先垂范,花卉产业形成了“党员+股份制合作社”模式。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花卉、苗木等产业的培育壮大,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们自觉地走在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群众越信任,咱越得搞好服务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花卉产业,打造生态旅游村,当然离不开土地的流转。
  将合理流转土地与建大棚种花卉有机结合起来,需要让农民拿出土地,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在程何庄村建花卉大棚所需土地全是农民自愿流转出来的。
  “俺们自愿把土地拿出来,因为俺们相信村干部是真心实意为咱老姓办事!”这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来自于多年的阳光村务以及村干部对群众的全方位服务。
  用商春惠的话说:“群众越是信任,咱越得搞好服务。我们搞的是阳光村务事事公开,让老百姓心里亮堂。我们不怕老百姓知道,怕的就是老百姓不知道!”村里有民主理财小组,纪律监督小组。他们对资源管理非常严格,包括沟渠路桥涵闸全都是村集体所有。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想的是如何用好每一寸土地,花好每一分钱。建大棚时为了保证质量,还从寿光请来了专家。村两委领导班子一直坚持壮大集体经济,为老百姓服务,让他们从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切实的实惠。
  他们给60岁以上的老人搞年补,其中60岁以上120元/年,70岁以上150元/年,80岁以上200元/年,给60岁以上老党员,按党龄分段补,每3年补5元。新农合全免费,自来水全免费,有线电视统一免部分费用。所需支出全部由村集体承担。
  为了用好每一分钱,程何庄村还重视引智工作;搞苗木绿化引进人才王德太(市绿化办专家);搞河北梆子,引进李文通(原是保定市梆子剧团团长);搞花卉引进花卉种植专家杨兆江。
  村支部书记商春惠常说的一句话:“我只管挣钱,不管花钱。花钱的事,由老百姓说了算!”他心里想的是如何当好带领农民致富的 “领头雁”。
  今年3月份,村集体注资67万,党员们集资33万,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合作社内设理事长、监事长、理事,实行经理负责制,以股份制的形式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农户代表全程参与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农户以土地或资金等形式参股加入合作社,按股分红,农民既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赚钱,又可获得稳定的股利收入。
  目前,程何庄种植大棚9个,建起了花卉种植基地,种植品种主要以非洲菊、康乃馨、玫瑰为主,农民形象地称之为致富的“聚宝盆”。
  花卉生产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传递给农户,合作社将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同时拓展销售渠道,真正将产、加、销诸环节有机衔接,初步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今后,合作社将积极寻求将花卉产品进行商标注册,打造优质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程何庄村通过“党员+股份制合作社”的模式,将“兴农富民”贯穿始终。合作社是由党员干部牵头组建的,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并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优质苗木等服务,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随着花卉业的做大做强,党旗与鲜花交相辉映、共促发展。鲜红的党旗高扬,促动着程何庄村花卉产业不断优化。“党旗红、产业兴、花农富”在如今的程何庄不再是口号。     □王建新 张建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花卉村里党旗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风采·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