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童年的电影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那时物质十分匮乏,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生活。为了节省几个灯油钱,每天晚上天刚擦黑,就早早招呼孩子上床睡觉。在那种条件下,看场电影是一件多么令人向往而又开心的事呀。
  在农村平常是没有电影看的,只有遇到家境比较宽裕的人家结婚时,才会到镇上去租几部电影来让大家共同热闹热闹。如果哪里放电影,乡邻之间就会互通信息,比如东村有电影,就会通知西村的亲戚;南村有电影,就会通知北村的亲戚。总之十里八里外只要有电影,是没有人不知道的。
  儿时看电影简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只要听说哪儿放电影,总会激动好一阵子。我家住在公路边,这条公路是七八个村的必经之所。每逢有人包电影,就会看见主人家和放电影的工作人员抬着幻灯机和发电机从门前经过,我们便紧追不放,嬉皮笑脸地询问主人家是哪村的。当得到准确的信息后,就到村里四处传播,一会儿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今晚有电影。
  于是当天下午就会早早收工,回家烧火做饭。吃罢饭后,老人留在家里守屋,年轻的父母则带着孩子打着手电筒结伴前往。
  放电影的场所通常选在空旷的大场子内。天还没黑,主人家就用两根竹杆将电影屏幕支起,立于场子的前方。如果场子的周围有树木,则直接就地取材,将屏幕两端的绳子拴在树枝上。观众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云聚而来,浩浩荡荡,好不壮观。人们的手上大多提着自带的小凳子,因为人太多,主人家备不了那么多板凳。若有亲戚朋友在附近的,则打着空手,满脸自豪,有说有笑。还未到目的地,响亮的音乐声就已传入你的耳中。音乐是放电影的前奏,只要幕布一拉开,歌声就伴随着响起,歌曲一般都是《北京的金山上》、《洪湖 水 》、《冬 天 里 的 一 把火》、《一无所有》之类。
  电影正式放映时,其浩大的场面决不亚于现在去电影院里看大片。只见整个场子密密麻麻,四处都是晃动的人头,没有一点缝隙。还有的人找不到地方站,就爬到树上,骑在枝丫间。影片的内容一般都是武打片和战争片。无论哪种类型,人们皆看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看电影时,大家往往喜欢区分片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常常为好人的死扼腕叹息,泪流满面;为坏人遭到应有的惩罚拍手称快,欢呼雀跃;为相爱的人天隔 一 方 而 黯 然 神伤,也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欣喜激动。
  电影结束后,大家往往纹丝不动,久久不愿离开。直到工作人员关掉幻灯机,卸下屏幕,大家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去,踏着清朗的月光赶回家。第二天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的全是昨晚的电影,脸上都溢满了欢悦的笑容,数天后依然还沉浸在电影所带来的快乐中。
  □周礼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童年的电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