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在校大学生将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租了门面,卖起了糖葫芦串和甜茶。
体验一下父母的辛劳、赚取零花钱、为毕业后创业做准备……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了经商的行列,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那么——
先富口袋还是先富脑袋
最近几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大二女生小娜空前忙碌:回到家里找父母 “贷款”,然后奔波在河东河西的几个批发市场进货。 “开了个小小的美甲店,没想到生意这么好,带去的指甲亮片什么的,一下子就用完了,一天营业额300多呢。”小娜满脸笑意地向母亲“抱怨”道。而母亲早被她的大胆举动吓坏了:租了门面,进了货,甚至还以较低的价格请了个美甲师。
“才大二的学生,就像模像样地开起了店,这还读什么书啊。”母亲急得到处找人讨教。
校园出现大学生经商热
“想买二手电脑的请找我。”“卖电动车,价钱便宜,成色很新,电池耐用。” “低价出售电磁炉、电饭煲、平底锅……”近日,笔者在一些高校采访,几乎每所学校都贴有类似的广告海报,许多校园的网络论坛上也贴满了销售信息。
“我开网店,一个学期赚了3000多。” “我卖电话卡,混了两个小钱。”听说笔者是来采访大学生在校经商的事情,同学们抢着说。湖南理工学院体育系一大三学生介绍得更详细:大二时,看到校园里许多同学买运动用品,外面商店卖得又比较贵,就和几个同学赶紧进了一批球衣、球鞋,并且免费帮学生印上他们喜欢的号码或自己的名字,结果一下子就卖了上百套 (双);去年学校扩建,学生急需自行车,他又和同学到外地进了一批自行车,也很快就卖出去了。
“做生意的同学太多了。”做电子小产品的小林说,仅仅是新生报到时,就有老生来卖穿衣镜、衣架、水桶、杯子等生活用品;有师兄来推销 “接听免费”的电话卡;有师姐来 “直销”化妆品;甚至有新闻系学生帮新生和家长拍照……
大学生缘何热衷经商
“自己不做点小生意,爹妈给的那几个钱哪够啊。”开网店的小文说,她在东北读书,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是1000元,吃饭、买书本、电话费,再加上化妆品什么的,每月都是入不敷出。
“体验一下父母赚钱的辛劳吧。”这是小航的理由。他的父母是经商的,家里非常富裕,没做生意前他以为赚钱实在是件容易事,不就出差、开会、喝酒、打牌吗?“真不是那么回事。”现在他花钱节俭多了。
“为将来走上社会做点准备。”成功卖出过7台二手电脑的小林说。他学的思政专业, “毕业基本就是失业,现在不练练手,毕业了怎么办?”
可以经商但不能影响学习
在校大学生经商,各界褒贬不一。经商的学生自己是普遍看好,既锻炼能力,又赚点生活补贴,何乐而不为。“我觉得对某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经商是学以致用的好途径。”学广告专业的任姓同学说。大三时他就与人合伙开了个广告公司,如今已成了这家公司的经理,在校经商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
但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一些学生为了做生意,经常逃课,或者上课老是心不在焉,严重影响了学习。学外语的大四学生小张说,他们班有同学因为忙于生意,一学期下来有5门功课亮起了红灯。
还有的学生眼里只有钱,不诚信经营,蒙骗低年级学生,影响恶劣,不利于将来的成长、成才;而某些家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从事商业活动,疏于管教。
高校教师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学生适当从事商业活动无可厚非,能够较早地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学到一些经验。但不能顾此失彼,甚至为做生意而逃课,影响学业。经商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选择一些对本专业和将来有用的经营项目。一高校新闻系的唐老师谈道:“经商本身没有错,但是大学四年是学习的四年,应该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现在占用学习的时间来赚小钱,以后就很可能缺乏赚大钱的资本。”
□李伦蛾 李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