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秋月明人尽望
  暮云四合,金乌西沉之时,随着一轮明镜升上夜空,一个节日也跟着来了。
  这个节日,就是中秋。
  在我的感觉里,中秋从来不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日子,它代表的只是一个时段,一个有着皓月晴空、万里清风的时段。这个时段的精华,准确的说是整个节日的精华,自然是月。
  在华夏民族的各大节日中,我对中秋特别敬仰。不为别的,因为中秋的关键词是月,而月在天上,因此,中秋节与其他节日相比,人们可谓直接在与上天对话。某种意义上,犹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提香的那幅名画一般,那主题是“来自天上的爱”,非人间的爱。
  历史在沿袭着这种轨迹。“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其发端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如今,祭日的风俗已渐湮灭,而祭月的风俗,却以中秋为载体延续了下来。
  虽然,中秋在文明的演变中,一步步发展成为民族的庆会节日,涵盖了包括吃月饼、猜月谜、赏花灯、舞火龙在内的诸多习俗,但其核心,还是在于一个“月”字。月,如一面高悬于夜空的明镜,无论你在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只要看见那面“圆镜”,胸中便顿生出一股浩然之气,一缕缱绻之情。
  小时候,每当圆月初上之时,父亲就郑重地敬上三柱香,切开几只月饼,放入盘中,将其置于庭院中的桌子上。高迥的夜空中一轮白玉,洒下如银的清辉。随着秋虫的鸣叫渐低,周围显得很静,沁凉的空气从远方传来,一种恬静怡人的清冽气息弥漫在院子里……月饼就是在这种庄肃的氛围开始分吃的。
  面对中秋之月,以其命名的口中之物,其意义早已超越了食品本身。月的阴柔,饱含着母性般的慈怀,秋的高洁,在这秋夜,更充满着朦胧和暗喻。二者相结合,遂成为某种美好的象征。
  儿时对中秋月的理解就是吃月饼。但因常年和家人呆在一起,别的体悟尚不够深。后来离家、求学、阅世,才进一步读懂了关于中秋的内涵。一轮明月,传递的从不仅仅是亲人相聚、团圆的信号,而是种种复杂难言的人生况味。于是开始知晓,中秋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象征。这种象征交织着中国文化中的种种情愫,最后指向了一个点、一个圆。任何与离绪、乡愁,以及伤逝、悲秋,以及人生的种种失意等等,诸般情绪都可以从中得到寄托,任何不能达到圆满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得以映射。
  因此,历代无数的中秋诗词也大都惆怅、感伤。苏轼一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才能被后人极口称誉为“此词一出,余词尽废”。以豪放著名的东坡,另有一诗《中秋月》,前两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耳熟能详的咏月名句,而后两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却又是何等悲凉!
  其实,许多时候,中秋月已被承载了过多的文化寓义。种种情结,在许多古诗文都有反映。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叙的是思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述的是相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诉的是闺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道的是羁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说的是戍苦;“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叹的是光阴匆匆的脚步……
  可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塞北江南,月始终是一个诉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中秋月,则是作为了一种聚焦,把无数复杂的情愫统统交融在一起了。
  在所有的中秋句当中,我最喜爱的是王建的那首《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明人尽望。以凡眼瞻望夜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张凌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秋月明人尽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