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红岩本报通讯员闫立峰
“我们从来都没敢想,一位农村的小学老师能入选‘德州名师培养工程’,更不敢想能评上山东省特级教师,可是张海霞老师做到了,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的看法。”日前,乐陵市丁坞小学的“海霞名师工作室”成员田雨老师对记者说。
2016年,德州市教育局启动首届德州名师工程,开展为期三年的重点培养,同时并组建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人选的辐射效应。“海霞名师工作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2017年张海霞老师被确定为首届德州名师人选后,乐陵市教育局教研室结合德州市教育局精神,落实“抓名师带队伍”战略,成立名师工作室,实行“一带六”模式。丁坞小学“海霞名师工作室”由阜盛小学的隆灵燕、郭家小学的王璐璐、朱集小学的张晓阳、丁坞小学的张洪敏、田雨,以及杨盘小学的李艳组成。
阅读经典厚积淀,拓展视野提素养
一年来,“海霞名师工作室”一是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专业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拓展阅读以拓宽视野、宽厚积淀。二是倡导个人阅读与团队共读相结合,个人阅读重在独立思考,团队交流重在分享集智。三是理论阅读与实例剖析相结合,在开展理论阅读的同时,也深入剖析名师的经典课例,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剖析课例、借课例吃透理论。
研数学课程标准,究数学教学之道
根据张海霞老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工作室成员各自分头学习,最后通过课件展示学习心得进行集中交流学习,如此,有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刻学习,对于实际的数学教学自然有了遵循数学自身和学生自身规律的教学之道。
立足课堂教学,促教师专业成长
“三次备课两次打磨”成为工作室教学研讨的重要形式,一备体现教师的独立思考,听后打磨体现集体的智慧思想;二备考量教师吸收接纳和启发创新的能力,听后二次打磨则促进集体的反思进步;三备促使教师深度思考和专业成长。张洪敏老师在2017年5月份执教的《2、5的倍数的特征》获镇级精品课一等奖;阜盛小学的隆灵燕老师2018年执教《角的初步认识》在德州市“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做好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海霞工作室基于学校和学生实际问题选择课题,确定了当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微课应用研究,通过了德州市教科所的立项审批。借助学校录播室、小型录像机或手机,录制微视频,在班级微信群传播学习,效果不错。“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海霞老师扎根农村教育27年,工作第6年被评为德州市优秀教师,44岁被评为德州市教学能手,同年荣获德州市教学成果奖,45岁晋升高级教师,入选首届德州名师工程,46岁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成为乐陵教育史上第一位来自农村小学的省特级教师。今年8月,又被评为德州市最美教师,并推荐参与省齐鲁最美教师评选,工作室其他成员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