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历史上的“十三人结义”
  平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汉末刘备任平原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传为美谈。然而,在平原历史上,还有一个“十三人结义”的故事,罕为人知,感人至深,同样值得推崇。
  民国续修《平原县志》“艺文志”上,有一篇由平原人颜振兴撰写的碑文《李公华堂结义碑记》。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自古交友难,维持友谊长久尤难。而以13人之多,历时50年之久,始终不渝的,更属罕见。如我过世的仁叔李华堂,与苏炳文、尹允升、颜锡爵、卢仔源、黄松岭、孙寿春、孙阳春、尹大文、邵丕承、卢净源、刘元甲、刘翰青等先辈诸公,年轻时是情投意合的同学,因而结拜为兄弟。从此以后,他们以担当人生道义为使命,互相勉励,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先后进入县学,成了庠生,有的后来成了廪膳生、贡生、举人,这都是因刻苦攻读、相互切磋所致。每年正月上旬,他们都进行团拜,恭贺新年,轮流招待,抒发彼此的思念之情。如果他们中有人遇到急事、难事,或冠礼、婚事、丧事、祭典,都共同到场。他们间的情谊,真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啊。到了晚年,每逢春、秋佳胜时节,他们就聚会谈心,从早聊到晚,分别时仍恋恋不舍。不仅他们彼此间没闲话,而且也共同对外人不说闲话。青年时结义,到老仍丝毫不变,虽然他们是异姓,但实际上感情比亲兄弟还亲。这样的友谊,数十年如一日,十数人如一人,从古至今,真是绝无仅有啊。他们的故事,比起历史上传为佳话的“香山九老会”“洛阳耆英会”,也不逊色。人们把忠贞不渝的友谊赞为“桃园再世”,有的甚至要靠折箭盟誓来保持友谊。如今这些父辈都已去世,而我们这一代及我们的子侄辈,仍情谊深厚,都恪守前辈的友谊不变,无须折箭盟誓。古称“耐久朋”的,一般也就两人间维持到终身而已。而像我们这样,都感念先辈遗愿,三代人维持友谊不变,从古到今,实属罕见。那些号称“耐久朋”的人,怎么比得上呢。父辈们平生的嘉言懿行无法一一列举,但仅从交友这件事上,就足以挽救浇漓浮薄的世风……
  该碑今已无存。碑文作者颜振兴,晚清廪贡生,平原城东颜家寨人,为复圣颜回第74代孙。其父颜锡爵,岁贡生,县志载其“性孝友,好义急公。邑有公事,措置悉平,监景颜书院事,栽培士类,人文蔚兴……奖训导,加五品衔。”碑文中记载的李华堂,原名李鸿林,附贡生,平原县官道张村人。县志载其“天资聪敏,性孝友,读书务求详解,素精岐黄,擅丹青,尤长于山水,生平不作诳语。家非素丰,而好拯困济贫……”其子李润深,光绪拔贡,泰安府训导,直隶州用候选知县,授知府衔。其他诸人,其事迹已无考。
  封建时代,一个县的秀才生员,总数不过十几人、几十人。碑文中记载的这13人,堪称当时平原社会的精英和文化界的代表。他们以古圣先贤为榜样,践行传统美德。这个故事,反映了历史上“桃园结义”以及儒家文化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孙玉海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历史上的“十三人结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