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莹
人物简介
李春雷,1968年生,河北省成安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学院终身教授。
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获奖作家,也是徐迟报告文学奖唯一蝉联三届的获奖者。他30多岁时写下《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举成名,随后陆续创作出《宝山》《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初心》等代表作。
11月22日,为了搜集创作素材,李春雷来到德州实地考察。在行驶的汽车上,他用笔记本电脑飞快地打字。“出差路上赶稿子,是我的家常便饭了。 ”他笑着对记者说。
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1968年,李春雷出生于邯郸市成安县一个普通农家。弟兄四个,他是老大。他的父亲在村里当会计,是当地很有声望的文化人。
真正给他播下文学种子的是从维雄。他是著名作家从维熙的堂弟,当时从北京来到村里插队。“从维雄与我父亲同岁,很快成了好朋友。他常常抱着我,给我讲名著里的故事,也讲述北京文艺界稀奇的事儿。慢慢地,一个作家梦就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 ”李春雷说。
1979年,李春雷考入成安一中读初中。有一次父亲到安阳出差,买回一本《小说月报》,李春雷如获至宝。这是他接触的第一本文学刊物。正是这本杂志,让他彻底迷上了文学。
那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县城的图书馆看书,开始大量阅读中外名著,特别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用功尤勤,背诵了许多古诗文名篇。为了锻炼文笔,他坚持写日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散文的笔调记下来,每天3000至4000字,从未间断,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积攒下七八十本写得密密麻麻的日记本。这让他可以曲尽其妙地表达心中所想,用词典雅精准,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大学毕业后,李春雷进入邯郸日报社工作,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新闻作品,先后荣获河北新闻奖、中国新闻奖。
怀揣着文学梦的他,在发表过一些散文随笔之后,越来越想突破自我,尝试长篇文学的写作。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成为李春雷文学路上的重要转折。
与时代的创造者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1999年,中央号召工业企业全面学习邯钢经验。身为本地新闻人,李春雷决心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把邯钢发展的艰辛历程和特殊意义记录下来,传播出去。他跟单位请了长假,来到邯钢。
他一头扎进去,一边查阅并消化了大量资料,一边通过资料上提供的线索采访邯钢的退休工人和干部,从早到晚,他骑着自行车艰难地进行着创作积累。为了体验钢铁工人真实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他与工人们一起生活工作,除夕夜里,在炼钢炉旁守岁。
李春雷在邯钢体验生活达一年之久,创作这部作品又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共写了100多万字,最后成书是25万字。
2001年,李春雷因长篇处女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举成名。这部作品用新颖的视角、鲜活的文笔、宏大的场面,诠释了邯钢精神的新内涵,获得文坛认可。随后创作出的另一部描写钢铁工业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宝山》,于2005年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李春雷由此成为该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获奖者。“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多方体验,与时代的创造者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现场体味他们在生活、生产和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才能写出真实完整、充满温度、震撼人心的故事。 ”这是李春雷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
纪实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好文体
“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讲述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是当代纪实文学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李春雷对此深有体悟,他始终认为:纪实文学作家要“走进”生活,而不是“走近”生活。必须积极走出自己已经熟悉的、舒适的、习惯的生活,走进更广阔、更陌生的领域,去感受、去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然后才能讲好故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当天夜里,李春雷主动向中国作协请缨,成为首批奔赴现场的作家中的一员。当时的震中地区经常发生强烈余震。他背着睡袋、干粮和饮用水,步行在滚石乱飞的山路上采访,长达一周时间。很快,他创作出一部长篇和3个短篇,其中短篇报告文学《夜宿棚花村》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大学语文》。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李春雷再度请缨,独身一人连夜飞往西宁,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18个小时,抵达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雪域深处的震中——结古镇。“由于行动突然,缺乏休息,极度疲惫,且是初上高原,我的高原反应特别强烈,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头痛欲裂,只能依靠吸氧和喝葡萄糖维持。前线指挥部让我与伤员一起转移。可我明白,使命在身,不能后撤。 ”他说。
于是,他穿着军大衣,戴着风雪帽,每天在路上奔波,坚持采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路边的干草地上躺一会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创作发表了4篇作品。
关于纪实文学,李春雷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新时代的纪实文学,是一种文学大纪实,既能写当下发生的,即现实题材,又能写当下发现的,即历史题材;既能写百姓琐事,又能写家国情怀;既是中国特色的,又是接通世界的。纪实文学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文学体裁之一,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新史记”之重任。“几百年来,德州由一座军事重镇,因运河而兴,发展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埋藏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好故事、好题材,需要产生与此相匹配的精品力作。纪实文学作家,任重而道远。 ”采访的最后,李春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