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223期 >> 第03版: 往事
中医代表合影背后的家族故事
□孙玉海


  这是一张保存了60多年的老照片,原在笔者的外祖父家,老人们去世后,为笔者所收藏。照片顶部有一行清楚的字迹:“平原县中医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合影,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由于年代久远,照片上的绝大多数人今天已不在人世。然而,它却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的一个真实见证。更珍贵的是,照片上有笔者的老姥爷李树田(第三排右三),这也是他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医疗卫生事业。毛主席非常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1953年,他在严厉批评当时卫生行政部门某些人排斥中医、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时指出:“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和排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 ”1954年,毛主席发出了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他主张中西医结合,其主旨是取中医和西医之长,创造一个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新医学,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此,他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指示:“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医学中医。 ”“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将绝版。”同年,他指示要“成立中医研究机构……对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1955年春,毛主席又强调指出,要解放中医;中医医院要有重点地试办。1958年10月11日,毛主席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研究和传承。为团结广大中医人才为人民服务,县里决定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要求老一辈的中医专家对青年一代做好传帮带工作。于是,才有了这张合影。
  笔者的老姥爷李树田(1889-1964),为平原县官道张村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科举世家,祖上七代中医。其父李润深(1867-1937),为光绪拔贡、泰安府学训导、直隶州用知县(知府衔),为晚清平原名士,精通中医学,清朝覆灭后不仕,隐居乡间行医,曾编修民国《平原县志》。民国时期,他在平原东南乡开设了3处大药堂,准备给他的3个儿子每人一处,坐堂行医。李树田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其兄李树贵,精通中医,曾坐诊二十里铺药堂,英年早逝;其弟李树梅,弃医从军,为国民党第四十师军需处处长、少将,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英勇抗击日寇,晚年病逝家中。于是,李氏家族祖传的中医学,只有李树田一人继承下来。
  据家中老人回忆,李树田年轻时代,学习中医非常刻苦,经常彻夜攻读,困了就伏案而眠,不止一次因此烧着头发和衣服。他的专长是治疗伤寒杂病。解放后,他响应号召,到当地基层如谢家洼、邵家庙、二十里铺等地行医坐诊,收徒弟,手把手无私传授祖传的中医学知识,还把家中的药架、药柜、药碾等医疗器物无偿捐献给当地的林庄卫生院。
  1958年,省里筹办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为充实教学力量,从全省遴选了11名顶级中医专家。李树田位列其中,成为该学院的创始人、资深教授。当时,省里给这批专家以省部级干部工资待遇。这批专家中,当时学术副院长月薪最高,为120元;李树田的工资是116元(直到上世纪70年代,德州地委书记的工资才90多元),由此可见当时党和政府对中医学是多么重视!
  李树田医道十分高超。据家人回忆,他深得祖上医学真传,曾治愈过包括癌症、恶性麻疹等大量疑难杂症。德州一位高干的女儿身患重病,遍请名医,久治不愈,有人告诉他可去平原找老中医李树田试一试,如果他也治不好,那你就别抱什么指望了。其家人闻听,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前来恳请,李树田只开了4副药,就使病人痊愈。平原县城一位干部,患了严重的肝腹水,前来求治,李树田把他留在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用中药将其治愈。还有一次,李树田从济南回家,见族中一位妇女病重,已抬到灵床上,他给号脉后,通过针灸等方式将其救活、治愈,后来此人又活了20多年。
  组建山东中医学院时,李树田把祖传的大量医案、医书等无偿捐赠给了学校,至今这些珍贵资料依然在发挥着作用,是该校师生的参考文献。后来他因年迈体衰,要求返回故乡,学院又让他写回忆录,写出祖传的秘方,贡献出来造福大众。但由于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老人身体状况极差,此事最终没有完成,许多祖传秘方失传了。
  1964年,李树田病逝于家中。由于家庭成分高,解放后受到很大冲击,家族后人无人继承祖传医学,成了永久性的遗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医代表合影背后的家族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 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