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223期 >> 第03版: 往事
昔日河道变迁频繁、水患多发,如今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致富河”——
德州对马颊河的治理改造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在马颊河流域治理过程中,领导们在部署沿岸绿化工程


十三局机械化施工队在工地上


连续几年,每年冬季男女老少5万多人上阵,吃住在工地


妇女上阵,植树护坡


1972年,十三局机械化施工,承担了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的扩建


2008年3月,山东省马颊河干流重点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夏津县举行


  马颊河为禹疏九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市,跨豫、冀、鲁三省而入渤海,是海河流域大型骨干排水河道之一,它流经我市夏津、平原、德城区、经济开发区、陵城区、临邑、乐陵和庆云,流域面积3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1万亩,境内河道长205.9公里,在德州水系中地位举足轻重。
水患频发
  唐代武则天当权时,为分泄黄河洪水,把笃马河、鬲津河和屯氏别河联通,形成马颊河的雏形,后几经治理,以供转运海漕。宋、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疏浚,成为鲁北平原的骨干河道之一。数千年来,受黄河改道以及南北运河影响,马颊河河道变迁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苦。《庆云县志》载:“明洪武十四年,简河水溢害稼。 ”又载:“清道光二十年六月大雨,庐舍多倒,陆可行舟。”清政府曾先后6次对马颊河进行疏浚治理,分减运河洪水,以保漕运,但只解决堤防断残问题,没有考虑排涝需求。
  上世纪30年代,曾发生了震惊华北的“庆云马颊河大罢工”。 1934年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向德州拨付治河款3万元疏浚马颊河道,以国民党县长傅魁升为首的庆云当局将此款贪污,然后向人民“就地筹款”,每亩地加捐1元,并派军警四处催工催款,敲诈勒索。4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德州两万多名群众游行请愿,举行了马颊河大罢工,在民众强大压力下,反动当局免除了河捐。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河道进行了初步治理,但工程规模小,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53年到1964年,连续12年平均每年涝地168万亩。历史上的乐陵有大小洼地39块,最大的一块是铁营洼,群众都说:“鲁北七十二洼,铁营是它姥姥家。”1961年初夏,这一地区降雨达768.6毫米,河水外溢,103万亩土地被淹,72万亩绝产。“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不旱白花花。 ”是当时这里的真实写照。
全面根治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全面根治马颊河战役打响。同年,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派技术人员奔赴德州,在现场勘测基础上,对马颊河干流河道的治理进行了初步设计。
  从1964年开始到1970年基本完成,马颊河先后进行了几次大的治理,连同1977年续建的仙人桥至马才闸老马颊河段,先后挖筑土方8970万立方米,工日5130.8万个。
  在马颊河治理过程中,有一支机械化施工队伍出了大力气,它就是如今的十三局,因为治水来德州。
  上世纪60年代,德州还是一个较为闭塞的鲁西北小城,但城里面却有这样一个区域,这里的人们说着标准的普通话,衣着洋气,生活条件也比一般市民好,大家统称“马颊河的”,这就是如今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1963年从福建调来德州的时候,叫“水利电力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
  水利电力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组建于1962年11月,而马颊河疏浚工程局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建国初期成立的江西上犹江水力发电工程局。 1955年,燃料工业部102工程处与501工程处合并组建上犹江水力发电工程局,成为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国家级水利水电专业施工队伍之一。第二年,工程局移师福建,更名为电力工业部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局。随着古田溪水电站二、三级工程陆续开工,施工队伍迅速扩大,并于1959年改称水利电力部福建省闽江工程局。1962年,因国家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闽江工程局承建的福建建溪水电站工程被迫停止,上万名职工处于停工待业状态。而此时的德州因连年遭遇暴雨,迫切渴望兴修水利。
  德州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上世纪60年代,德州更是连年暴雨,古老的马颊河年久失修,泛滥成灾,鲁北三区(德州、惠民、聊城)一度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
疏浚工程
  为彻底消除水患,196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关于调闽江工程局部分施工力量承担山东省马颊河疏浚工程任务的报告》,于是,3032名水电工作者由时任局长兼书记的张浙带队,挥师北上。当年年底,工程局局址确定,本部设在德州市三里庄原省水利厅水利学校的校址上,并从周围划拨500亩地用于基地建设。当时的闽江工程局人员、设备按四六分家,四成留福建,六成调德州。 1963年2月24日,水利电力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公章正式启用。
  人员、设备调动从5月开始,到11月结束,共来德州职工3032人,家属4251人,机器设备669台套,德州人民热情欢迎了远方的客人,大力支持工程局的基地建设,砖瓦沙石,保证供应,并组织了小驴车帮助运输。当时设计的单身宿舍为三层楼房,家属宿舍为平房。在各方努力下,几个月时间,很大一片房屋拔地而起,基地初具规模。为了保证工程局到火车站道路畅通,一条碎石铺成的马路也很快开通,德州市政府特地将这一条路命名为“闽江路”,是目前东风路的一段。
  工程局隶属水利电力部水电建设总局,主要任务就一项:马颊河机械化疏浚。马颊河工程开工前,水电部对马颊河“是人工施工还是机械化施工”争论很大,直到1963年8月,才最终确定机械化施工方案,挖泥船、挖土机、铲运机等价值1亿多元的设备陆续到位。
  从1963年到1972年,马颊河疏浚工程局干部职工以河为家,驾驶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挖泥船,日夜奋战,全面开展马颊河的疏浚治理工程。马颊河工地上的工人,原来都是修大坝出身,对于挖河来说是新手,有的人连挖泥船都没见过。刚刚学习操作的时候,即使有师傅教,每小时也只能挖40立方米。随着实践能力增强,挖泥量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设备设计的每小时80立方米的挖掘量。 10年奋战,共开挖土方8285万立方米,拓宽、浚深从陵县义渡口到入海口154公里的河道,建成大小桥梁、涵闸近百座。昔日狭窄淤积的马颊河,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致富河”。
  马颊河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工程局在国家水利疏浚行业的领头地位,承担了水电站的“削峰”任务,就是在承建单位施工能力不足时,充当应急队、冲锋队,国家特别配备了数百台先进的进口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自此,工程局开始转战四方,驰骋全国各地。
  1970年1月5日,水利电力部马颊河工程局改名为水利电力部第十三工程局。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对马颊河的治理改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 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