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202期 >> 第07版:民生
8月份以来,蒜价不断上涨,11月底每公斤高达20元——
“蒜你狠”缘何持久发力?
作者:尹晓燕本报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李月
  20元一公斤!眼下,大蒜的价格再创新高。目前我市大蒜批发价格已达每公斤18元,零售价已涨至每公斤20元到24元。与1个月前相比,蒜价每公斤又上涨了2元左右。
  据了解,从今年8月份以来,蒜价就不断上涨,近两个月,更是一直保持高位。此轮“蒜你狠”为何会持久发力?蒜价的上涨又给蒜农、蒜商带来了什么?
  价格虽涨蒜农、商家利润空间并不高
  11月29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农贸市场了解到,大蒜批发价格已达每公斤18元,零售价已涨至每公斤20元。一些超市里,大蒜价格每公斤更是高达24元。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申庄便民市场,蔬菜摊主王先生告诉记者,新蒜一上市价格就比较高,从8月份开始逐渐上涨,“现在的价格比1个月前每斤又贵了1块钱。 ”前来买菜的刘女士也说,今年蒜太贵,买1头就得1元多钱。
  顾客抱怨蒜价高,商家也在抱怨利润薄。在德城区迎宾大市场,蔬菜摊主马女士批发大蒜已有十几年,她告诉记者,蒜价上涨直接影响了销量。“以前一些餐馆经常从我这批发大蒜,一天就能卖个一百来斤。现在蒜贵,买的少了,利润也低,1斤里就加两毛多钱,一个月也卖了不到一百斤。 ”
  蒜价上涨,蒜农是否卖出了好价钱?在禹城市梁家镇大杨社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蒜,今年40岁的杨先泉就种植了60亩。说起大蒜的收入,杨先泉有些无奈:“6月份大蒜刚下来时,4块多一斤,收完就直接卖了,没想到如今收购价格都到7块钱了。 ”他告诉记者,虽然单价高了,但今年大蒜每亩减产了三成多,算下来并没有多卖多少钱。
产量减少、储存商惜售是主因
商家和蒜农都在抱怨利润不高,那大蒜价格何以涨到眼下的水平?“前两年大蒜价格低,种蒜都赔钱,面积减了不少。”杨先泉说,加上去年冬季连续出现的阴雨、大雪天气,不少蒜苗被冻死,造成减产。“有的原本亩产3000斤,最后也就收了1500斤。 ”
  在禹城市梁家镇大杨社区,常年从事大蒜收购生意的杨厚东对此也深有感触,往年收大蒜能收2000吨,今年收购总量减少了一半。“大蒜市场供应量少了,价格势必就会涨。 ”
  除了减产导致蒜价上涨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炒作”是另一个重要推手。大蒜作为小宗农产品的代表,具有耐贮存、运输方便等特点。有一些储存商惜售、炒作,从而助推了蒜价进一步上涨。
  杨厚东透露,像他们收来的大蒜都会直接卖给外地的批发商,入冷库储存,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储存商就有可能借此轮蒜价上涨的机会,囤积大蒜,加剧市场短缺,助推蒜价上涨。
需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
“蒜你狠”卷土重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加重了“菜篮子”,生活成本提高;对蒜农也传递出了错误的信息。
  在我市禹城、齐河等大蒜种植比较集中的地区,受蒜价上涨影响,周边的一些农民开始扩种或改种大蒜。同时,蒜种的价格大涨,种蒜成本比往年增加了1000多元。如此,很可能为明年“蒜贱伤农”埋下祸根。
  有关专家认为,应对“蒜你狠”,还需有力的市场调节与有效的政府干预,一个都不能少。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动态监测全国大蒜主产区的种植、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及时发布数据,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炒作空间。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入市场资本、整合散户种植,通过入股合伙等方式向规模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稳定产供销市场,而且也能增强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蒜你狠”缘何持久发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