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202期 >> 第07版:民生
我市依托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授一技之长补生活之“缺”
□本报记者刘臻本报通讯员宋晶王志徐曰东

李峰在为黑陶掐丝。 记者刘臻摄


  12月1日,我市首个残疾人就业见习基地在德城区慧源盲人按摩中心挂牌成立,10名经过培训的盲人在这里上岗。“我们将以基地为试点,探索并制定残疾人就业见习补贴的相关政策。 ”市残联教育就业部有关负责人说。
  这只是我市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发现,我市结合残疾人实际,趟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建起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目前共有2.1万余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规范基地促就业
  雕刻、粘补、掐丝……不一会儿黑陶上便出现一朵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牡丹花。 12月1日,在梁子黑陶文化园,今年31岁的李峰正专心为黑陶掐丝。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两岁时李峰双腿残疾。小学毕业后,他摆过摊儿、做过根雕雕刻,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成为一名黑陶掐丝师。 2008年,由市残联牵头,李峰第一次走进梁子黑陶文化园。经过岗前培训,几年的历练,他现在一天能完成两件黑陶掐丝作品,月收入2000多元。李峰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他说:“这份工作不用风吹雨淋,学手艺,挣钱多,还让我实现了艺术梦想。 ”
  作为省级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梁子黑陶文化园集实习和就业为一体,在这里,10名残疾人实现了体面就业、稳定就业。
  市残联理事长张莉介绍,今年起,市残联探索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利用基地的示范效应,开辟出新的通道,扩大残疾人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目前我市在积极申报第二批省级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的同时,也在大力培育壮大市级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示范基地,以带动更多残疾朋友就业。 ”张莉说。
学好技艺自食其力
  11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乐陵市永康盲人推拿按摩店时,看到个头不高却精干利落的付新果,正在为一位患者按摩理疗:揉捏、拍打、推拿……手法娴熟,用力到位。
  付新果两岁时出麻疹发高烧,导致双目失明。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他想学点技术,自食其力。 2008年,乐陵市残联出资5000元,选送付新果到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学习推拿按摩。 1年后,他拿到了按摩技能从业证书,在乐陵市一家按摩店里当技师。随着技艺增高,逐渐有了名气,也萌生了自己开按摩店的想法。
  缺资金、没门店,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乐陵市残联工作人员伸出援手,帮忙跑营业执照、购买设备,1周就开起了按摩店。随着顾客数量不断增加,付新果一个人忙不过来,通过残联找了3名残疾人朋友帮忙。“残联对他们进行了免费培训,刚来就能上手,现在他们的月薪达到4000多元。 ”付新果说。
  今年,我市大力实施“盲人按摩师培养工程”,举办了5期按摩培训,免费培训了105名盲人按摩师。加大盲人创业扶持力度,对盲人按摩创业机构最高给予1万元扶持资金,目前已有25家获扶持。
  市残联把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难题的重点,紧扣市场需求自主办班,举办了修理、加工、种植、养殖等适合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展“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三五”主题活动,按照不低于5000元和3000元的标准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致富能手。
网上开店有补助
  11月28日,在齐河县仁里集镇大王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记者见到王延宝,他正在网上与买家沟通,靠在网上卖农资,一年营业额可达3万多元。
  今年32岁的王延宝患有侏儒症。 14岁小学毕业后,他先后学习照相技术、墙皮画描摹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勉强维持生计。
  去年,县里组织了针对残疾人的免费电商培训,他应邀参加,学习电商运营、美工设计、店铺模板设计……经过培训,王延宝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坚定了借助互联网自主创业的决心。去年10月,在培训班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的网店正式开张,第一个月收入就达2000元。如今,他有了固定合作的货源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网店评级达到三钻。“受身体状况限制,残疾人外出创业非常困难。如今互联网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创业新路子。 ”市残联教育就业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实施“互联网+残疾人创业”行动,市残联扶持88名残疾人创业,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金。同时,还将帮助已经较为成熟的残疾人电商创业典型对接互联网企业,为他们提供帮扶指导和强化提升培训。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授一技之长补生活之“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