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抵制庸俗语言文化
□孙玉海
  近日,从微信上看到一则有人采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的视频。彭林教授在采访中,对当下语言文化中的低俗、无知等现象,痛心疾首、严厉批评。他举例说,“老公”的本意是太监,但如今成了流行称呼,大家都这么叫,这是不懂历史文化的缘故啊。又譬如,有的人在外人面前,称自己妻子为“夫人”——而这本来是对别人妻子的敬称。诸如此类的错误、笑话,都是因为今人不懂历史文化造成的。采访者就此提出疑问,称诸如“老公”之类的错误,现在人们已经叫得很熟了,约定俗成,恐怕改起来比较困难了。彭教授则说,熟了也不行,错误的东西就要改——时代虽然在变化,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
  在这段对话中,彭教授的意思显而易见,那就是要坚决抵制文化中的庸俗、低俗和媚俗现象,还祖国语言文化一个纯洁、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真实面目。彭教授的这番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赞许,认为这才是浓浓的正能量。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语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在这方面,文娱界的一些明星,在文化、文艺的“三俗”化上,也充当了推波助澜的不光彩角色。某些财大气粗、拜金媚俗的演艺界人士,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挑战严肃,嘲笑崇高,玩世不恭,迎合世俗,无原则地互相吹捧,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一来,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一些脏话、无厘头语言、低俗的小品语言和网络流行语满天飞。这些粗俗不雅的东西,污染着人们的心灵,尤其对缺乏明辨力的孩子们而言,更是一大祸害。古语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健康、纯洁的文化,培养出的乃是文明、向上的公民;污秽、低俗的文化,熏染出的则是扭曲、颓废的人格。
  对于文娱界一度泛滥的“三俗”现象,中央领导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批评。对此,我们应该坚决拥护。古人云,“不破不立”。语言文化中的污浊气息不加以清除和净化,清新的正气就难以树立。“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需要正能量的。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化的核心内涵,总是在提倡文明和高雅,反对低俗和污浊。因此,对于语言文化中的“三俗”现象,我们应该像彭林教授那样,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严肃批评和坚决抵制。要坚信邪不压正,坏的就是坏的,错的就要改正。这不仅是对自身负责,更是为中华文化的将来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特别是当前,我们应大力弘扬“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德州精神,认真践行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的“我文明德州文明”理念,努力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的市民,不断为我们的“德文化”增光添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抵制庸俗语言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