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直白流畅的笔触记录最真实的生活——
冈居木:一生与诗歌相伴
作者:张莹


  □本报记者张莹
人物简介
  冈居木,本名张维杰。作品散见《星星》《诗选刊》等海内外报刊。诗歌入选《新世纪诗典》《中国当代短诗选》等选本,担任《山东诗歌30年选》分卷主编。著有诗集《冈居木不是木头》《七个人的时间史》(合集)《中国此在主义流派诗选》(合集)等。
  11月14日下午,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冈居木笑着告诉记者:“我的本名是张维杰,冈居木是在上世纪90年代起的笔名,取自纲举目张这个成语,把张隐去之后的谐音字,有隐姓埋名的意思。 ”
  冈居木是我市著名诗人、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他勤奋执着,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诗歌王国里不停追求、不停探寻。
  痴迷诗歌,心无杂念地写作
  冈居木1964年出生在临沂市沂南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是由爷爷看大的,爷孙俩去得最多的是山脚下没有人的地方,养成了冈居木观察思考得多,而说得少的性格。“上学之后,有些想法说不出就诉诸笔端,偶尔抒一下情,写一些零星的文字。有人说像诗,老师也夸奖,这也许是我最初爱上写诗的理由。后来也学过绘画、书法、服装设计,写过小说,中学时一个老师说,你最适合的还是写诗,我当时正被诗歌迷得神魂颠倒,从此一心一意读诗写诗。 ”冈居木回忆道。
  1984年,冈居木考上德州粮食学校,1986年毕业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德州粮食学校并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1986年,冈居木在浙江省的一个文学刊物上发表了第一首诗,诗的题目是《昨天·今天·明天》。这首诗当年获得了“驻德州大中专院校征文比赛三等奖”。
  这次获奖,更激发了冈居木的创作热情,只要是工作以外的时间,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坚持心无杂念地写作。
  对他来说,诗歌让他的精神世界无比丰盈、无比清澈,每每提笔,心中总是激情充溢、遐思满怀。
  随后,他以《昨天·今天·明天》为书名,自己花钱油印了一本诗集。几年后,他隐去本名,以笔名冈居木发表作品,从此,冈居木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文学杂志上。
显影个人特有的诗歌胎记
  2002年,冈居木刚一接触网络诗歌论坛,便为之吸引。他至今还记得,上的第一个论坛是福建诗人康城主持的“第三说”,康城还选了他的一首诗发在《诗歌月刊》网络诗歌专号上。不久,冈居木开了博客,开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当时的网络诗歌运动完全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中国诗人创作的自觉性和原创力不断增强,这也证明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根基,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更扎实和深厚。网络在打开了纸本刊物的局限的同时,也成为一大批优秀诗人和诗作脱颖而出的基肥。 ”冈居木说。
  2003年末,网络上兴起了“此在主义”的诗歌流派,此在主义的核心主张是用“事象”和“自主语言”来构建诗歌形象和文本。
  冈居木内心所秉持的诗观——语言要有自主性和叙事俗世化、立体化,与此在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他开始在创作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诗歌创作由抒情诗转向此在主义诗歌。如今,他是此在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之一。“事象和自主语言作为此在主义首倡的两个新的诗学概念,它的主旨不是争夺什么话语权,也无意哗众取宠,它是对当下诗歌精神和品质的一种真诚的重建。 ”冈居木说,“事象体现对人本和人的生存活动、社会百态的一种诗性关注。一首诗如果没有具体可触的俗世事象,诗就会变成尸体。诗人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而是缺少对当下生活真相、对人自身的生存状况的发现力,也就是缺乏对俗世事象的准确把握。 ”
  冈居木提倡诗歌语言的个性化,认为诗人要在自己的诗歌中显影个人特有的诗歌胎记。“好的诗歌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人云亦云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诗人在俗世生活,注定其思想和写作不能游离于俗世之外,在这一点上,此在主义的主张,就是对艺术源于生活这一基本创作规律的尊重。 ”他说。
  呈现真实和生活的本来面目
  冈居木认为,生活才是诗歌的本源。2012年,他接触了新诗典诗人及诗作,并参加了新诗典诗会。新诗典是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一个诗歌载体,由著名诗人伊沙主持,每年一季,筛选本年度中国最优秀的诗歌文本结集出版,在现代诗写作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自此,冈居木的诗歌写作更注重口语化、现代性。
  口语诗倡导挖掘事实的诗意,指向人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存在。用词平朴自然,造语简洁爽利,直抵事物本质。冈居木说:“生活本身就包含着哲理,一首诗把生活中的事实加以提炼,呈现真实和生活的本来面目,不需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带有深长的意味和强大的生命力。真实而自然,是口语诗的基本方向和最高境界。 ”
  几十年来,冈居木忘我地投入诗歌创作,他始终坚持广泛阅读,相信思考和创作都是对人生的历练,有积累才有提高,有付出和坚持才有收获。今年,他精选新创作的60首诗,结为诗集《黑暗是一种光》,入选《中国现代诗系》(中韩对照诗集),即将由韩国首尔海风出版社出版。
  谈及当下的诗歌创作,冈居木说,现在他的诗歌更讲究深水暗流,力求在平静的叙述之下,蕴含丰富的激流,以从容冷静、不露声色的态势,触及读者的心灵。“心中有诗,处处观察,处处留意,诗意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认识也愈来愈深。我会穷尽一生的时间,把诗写得更好、更纯粹,不管最后能够达到什么高度,一生有诗相伴足矣。 ”采访即将结束时,冈居木如是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冈居木:一生与诗歌相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