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在温室大棚指导农户种植茴香
□董建泽 杨光朋 江超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不仅要扶贫对象准,更要扶贫措施准。缺资金、没劳动力、少技能是扶贫工作中的共性难题。对此,庆云县精准发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00万元撬动扶贫资金6000万
如今,庆云镇小崔村冯素丽家的日子好过多了,10月初第二批生猪卖了5万元钱,还清贷款还剩2万多元,又进了一批小猪。“以前,天天为钱发愁,东借西凑。自从养猪挣钱后,压力小多了。 ”11月7日,冯素丽高兴地说。
在扶贫摸底中,冯素丽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资金短缺,养猪致富的想法一直无法实现。庆云镇副镇长、扶贫办主任李伟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冯素丽,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帮她拿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
农民本就贷款难,贫困户尤甚。去年7月,庆云县出台《庆云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与庆云农商银行、德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由财政出资300万元,按照1:20的杠杆比例,撬动金融机构投放贴息贷款规模达6000万元。
根据方案,贫困户在得到扶贫部门的授信后,最高可获得贴息贷款5万元。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500余万元,200余贫困户获得资金支持。
项目实施因村制宜、因户施策
年老体弱缺乏劳动力、因病致残丧失劳动力,在庆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50余户无法通过生产劳动脱贫,占贫困户的20%。如何让这部分人脱贫致富,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这光伏发电就是好,装在房顶上晒太阳就能发电,自己用不完,还能卖给供电公司赚钱。 ”11月6日,徐园子乡苏家村村民苏树林指着自家屋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说。
光伏发电不需要劳动力,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又实现了增收,一举两得,深受贫困户欢迎。县扶贫办常务副主任翟玉祥介绍,多余的电以每度0.98元的价格卖给供电部门,供电部门每年将电费发给村委会,再发到贫困户手中。目前,全县有9个乡镇(街道)35个村上了光伏发电产业项目,人均年增收预计1000元。
庆云镇陶家村则以设备租赁的方式解了难题,通过整合扶贫资金,购买制砖主机,租赁给村里的彩砖厂扩大生产规模,租金由贫困户每年均分,实现了企业与贫困户的双赢。
方法总比问题多。庆云县不等不靠,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出了多种有特色的扶贫方式,在全县推广开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一年多之前,韦杰的创业梦,还显得遥不可及。
韦杰家住庆云镇韦家村,原先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地,收入低且不稳定,一直维持在贫困线以下。由于没有技能专长,到企业找工作,只能打零工,工作苦累,工资还不理想。
转变发生在去年8月。韦杰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劳务技能培训班,免费学习农机维修课程。两个月的学习后,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在村里开起了农机修配点,现在月收入达到5000余元。“免费培训让我端上了‘铁饭碗’。 ”韦杰高兴地说。
就业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乏技能的贫困农民更难。
庆云把劳务技能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来抓,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整合资源集中培训,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基地,开设了电焊、缝纫、机械维修、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特色种养殖等课程。同时,该县还主动对接京津冀济地区用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优先推荐接受培训的贫困农民。
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市场需求大、就业门路广、致富能力强的农村技术人才。今年以来,庆云县已完成贫困农民培训1570人次,600余人通过就业、创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