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农产品触网不仅拓宽销路,还能卖出好价钱——
一根网线连起的进城路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李月 邓美平 王志
  11月9日清晨,禹城市伦镇华申生态农场负责人戎华申,将一批新加工好的金银花装上货车,准备发往北京、天津等地。戎华申说,这些金银花都是自家农场产的,客户全是在网上订的货。“利用互联网,不仅解决了卖难的问题,由于少了中间商环节,收益也比线下高了一倍。”
  “打工东奔西跑不如电商淘宝”,在当下这个电商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家农产品“搬”到网上。农产品携手互联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又有哪些难题待解?

  点点鼠标,产品卖出好价钱

  乐陵市朱集镇李胡马村的宋华虎,将小枣在网上卖出了名堂。这位31岁的年轻小伙,自201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子承父业做起了枣制品加工生意。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宋华虎,一创业就将眼光盯上了互联网营销,他在淘宝、阿里巴巴等开设了网店,销路一下拓展开来。今年以来就已创造了8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还带动起90余名枣农致富。
  夏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堤村村民杨广平,同样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杨广平一直从事蝴蝶面、珍珠琪等面食产品的加工。 2014年,他开始尝试网络销售,由于产品口感好、使用的面粉零添加很快在阿里巴巴、淘宝上打开销路。“在淘宝网上一搜蝴蝶面,近一半产品都出自我们的加工厂。”杨广平说,每年“双11”,都要提前备足十几万公斤的货。
  同样在夏津县,苏留庄镇小石堂村的不少村民,依托农村电商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去年,省派第一书记汪海涛到任,在他的带领下,农村电商+设施农业果蔬大棚项目开始实施。村民们种植的羊角蜜甜瓜、黄瓜、辣椒苗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平台,不仅找到了销路还卖出了好价钱。“我们通过农产品网上众筹销售,价格比批发商的价格提高2至3倍。”汪海涛说,今年5月,村民还与山东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济南倍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基地直采协议,将5000多公斤羊角蜜甜瓜卖到120多家连锁超市与互联网智慧便利店。“通过农产品触网上行,村民每亩增收5000余元。”汪海涛说。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且发展势头强劲,不少县市区建起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乡镇电商一条街,特色农产品逐步由线下销售发展为线上销售。有数据显示,农村电商一年销售额达7亿元。

  物流配送、人才缺乏成难点

  虽然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农产品触网的甜头,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前不久,禹城市辛店镇南张村村民张东峰种植的20亩菠菜丰收了,除了联系菜贩收购,他还通过微信、电商平台宣传推广,想借网络销售卖个好价钱。“虽然线上不少顾客表示购买,但最终却卡在了物流上未能成交。”张东峰说,尽管现在农村淘宝在村里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点,但发货成本比较高。
  “每天至少发50件以上,省内每公斤运费最少3.5元。”张东峰说,菠菜本身就是薄利的产品,考虑到物流成本,最终放弃了这些订单。
  农产品触网,找到市场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及时送达。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对运输速度、物流设施要求都比较高,没有发达的物流体系难以实现。对我市而言,如何将好的农产品运到市场,对农村电商来讲仍是个困扰。一方面,一些偏远村庄物流网络尚未全覆盖,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都有梗阻。另一方面,很多物流设施水平低,无法满足生鲜类农产品的运输需求。
  人才缺乏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瓶颈。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有种植地瓜的传统,不少村民从事地瓜批发生意,村民朱吉才就是其中之一。近两年,朱吉才也将眼光瞄向了线上销售。但苦于不懂网店运营方面的知识,只能通过微信销售。“网上销售每公斤地瓜售价比线下高两毛钱,但朋友圈范围毕竟有限,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朱吉才说,如果有一些能懂网络营销的年轻人加入,相信销售效果会更好。
  夏津县麦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京东夏津馆产品负责人徐栋祖对此也颇有感触。徐栋祖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公司,主要为农村电商提供服务,特别需要网络营销、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却难招聘到。“在县城尚且难招到专业人才,在农村就更难了。”徐栋祖说,除了人才之外,很多农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缺少真正的品牌,这也阻碍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多方联手打通上行路

  令人欣喜的是,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在我市农村纷纷布局。
  目前,我市半数以上的县市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实现平台运营。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负责村级服务站的培训和拓展,并利用县级特色馆、O2O生活等平台,致力于形成“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进一步缩短农村电商发展周期。
  除了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联合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终端,我市还引导中通、申通等知名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整合邮政、供销部门基层网络覆盖广泛的优势,努力打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禹城就计划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物流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四通一达”等多家快递企业注册运营,实现乡镇和重点村快递服务网点全覆盖,并通过公开竞争,将快递首重运费下调50%,续重运费下调20%。
  为突破人才瓶颈,各县市区也在不断加强电商培训。夏津县就组建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培训、服务、推广、创业工作,为全县电商企业和个体提供公益性电商服务。截至目前,已举办免费电商培训班19期,累计培训学员6000多人次。同时,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利用周末、夜间等业余时间以及农闲时期进村开展宣讲培训。
  此外,有关专家认为,农产品电商的下一阶段是形成农业生态体系——产业链更好地衔接,送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在追求品质的基础上,为农耕文明孕育的农产品加上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赋予互联网文明的可追溯化和平台化,形成乘数效应,将是行业的未来。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根网线连起的进城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