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清末民初山东法政研究所毕业证
□隋桂婷 崔珠坤 邱大陆

山东法政研究所颁发给学生的毕业证


  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全国各地兴起了开西学、兴学堂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各类法政学堂相继成立。德州市档案馆馆藏一张山东法政研究所的毕业证,是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见证。
清末民初的山东法学教育
  1906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奉旨率同布政使英建斌、提学使连甲,创办了山东法政学堂,培养专门文官和司法官,校址设在今济南市立第一医院院内。教师多为日本人,在学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均仿效日本,教科书亦全由日本人著述,毕业学生近千人,此后又相继成立了山东高等巡警学堂、曹州警务学堂和泰安警务学堂。 1910年,又设立山东法律学堂,以培养司法官为主。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对晚清教育进行了改革,山东法政学堂易名为山东法政学校,山东法律学堂改称为山东法律学校。 1913年,按照《专门学校令》将上述两校合并,改名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学员共计1118人,每年教育经费76000元,是当时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6个专门学校中学生最多、经费最充足的学校。该校以培训地方文官和司法官为宗旨。设有法律本科,学制三年;研究科,学制一年;预科,学制二年。学员年龄多为30岁以上的现任官员或地方绅士。教师骨干多数是日本留学生,在课程设置、学制和教材教法等方面都是仿效日本模式。
馆藏的法政研究所毕业证
  馆藏的民国时期的山东法政研究所的毕业证,颁发于民国三年(1914年),主要内容是:山东德县人李之桢,现年30岁,在本所学习1年期满,考试合格,特予毕业。这张毕业证的珍贵之处在于标明了在校期间的研修科目,主要有:法学通论、物权法、财政学、民法、国际公法、债权法、行政法、刑律、经济原理等,对研究民国法学教育的学科设置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国法学教育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一是形成了现代法学教育的基本模式。民国时期的法学教育经过多年的规范整理,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学教育模式中学习改善,在教学理念、学科设置、学制安排、课程规划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符合现代法学教育规律的制度体系,为今天的现代法学教育提供了基本模型。
  二是造就法学理论与实践人才。他们毕业之后或从事法学教学工作,或服务于司法实践,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务工作,纷纷著书立说,向中国介绍西方法学思想,传播现代法学理念,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三是活跃了国内法学学术气氛。民国时期兴盛的法学教育,引发了国内法学学术研究的热潮,一些大学汇集了很多当时的法学名家前往执教,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推动了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清末民初山东法政研究所毕业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