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棉价低,效益下降,甚至低于种粮,市棉花协会调查显示——
今年植棉面积预计减三成
作者:王秀青
  □本报记者王秀青
  今年农民植棉意愿如何?市棉花协会调查结果显示,因棉价偏低,效益下降,很多农民打算减少甚至不种棉花。预计今年植棉面积将继续萎缩,减少三成。
农民植棉意愿下降
  市棉花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抽调的270户棉农中,2015年植棉1705亩,今年计划植棉1341亩,比上年减少27%。其中,63.4%的棉农表示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已经全部改种了小麦等其他作物。
  在夏津县抽调的90户棉农中,50亩以上的植棉大户有8个,他们平均亩租地费用300元以上,多的400元,再算上雇人,大部分植棉大户亏损。“棉花种植面积在不断萎缩。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执行会长马俊凯介绍,我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最多时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近些年来棉花面积急剧下滑,2013年降到113万亩,2014年68万亩,2015年仅有43万亩,成为近40年来最少的一年。
  夏津县是传统的植棉区,最高年份棉花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目前,不到20万亩,不少地块改种了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如白马湖镇很多农民改种反季节大葱,扣除成本每亩每年纯收益七八千元,比种粮和棉花强得多。
植棉亩均比种粮少收200元
  植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棉价低、收益少。植棉亩均比种粮少收200元。 2015年籽棉售价平均5.8元/公斤,部分棉农售价5.4元/公斤,远低于9元的心理价位。按亩产籽棉250公斤、每公斤5.8元计算,每亩销售收入1450元,扣除耕种、化肥等直接成本550元/亩,植棉毛收入(未计算人工)900元左右。 2015年小麦亩产5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600公斤以上,扣除耕种、化肥等直接成本,收入在1100元左右。
  二是种粮基本实现机械化,用工仅13个/亩左右,而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较多,在22个/亩左右。种10亩棉花就不能出去打工。
  三是棉花加工企业利润微薄,收购积极性不高,收收停停。截至3月3日,全市71家400型较大的棉花企业中,仅有30家企业开秤收购,收购加工量仅有2.4万吨。籽棉收购价格从去年9月中旬6.4元/公斤降到今年3月初5.4元/公斤。
  据部分棉企负责人反映,收购成本加上加工成本、贷款利息、税费、运费等,处于微亏状态。由于2015年加工的皮棉纤维短、粗,品级下降,纺织企业不愿要。
  四是供需过剩,棉价上行乏力。目前,全国每年棉花需求量在800万吨左右,除去进口量,每年消化国产棉约600多万吨。受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2015年底,全国棉花库存量共计1700万吨左右,相当于国内2年的需求量。也就是说今后2年即使国内不种棉花,国家也不缺棉花。况且,如今国际市场上的棉价仍低于国内,每吨低近1000元。
如何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发展?
  马俊凯建议,国家继续实施植棉补贴政策,避免棉农由于效益低而盲目改种粮食,保证国家用棉安全。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棉花生产政策,奖励10万亩以上的棉花生产大县。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产。加大高产优质、抗烂铃新品种的研发;推广轻简栽培技术,推广棉花“种肥同播”。加大棉花高产新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
  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服务组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技术设备落后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应该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及早谋划转产,进行转型。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今年植棉面积预计减三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