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推进三大重点工程,构筑全域大绿网——
植树2500万株添绿生态功能区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田彬吴华


  我国第38个植树节就要到了,日前,为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我市以“建设生态功能区,构筑全域大绿网”为主题,启动了“全民义务植树月”活动。一时间,“植树造林、绿化家园”专题宣传、“建纪念林、种纪念树”“千村万户大植绿”“身边增绿”等九大活动正在逐步展开。
今年植树20万亩,推进三大重点工程
  据市林业局绿化科主任商涛介绍,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550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75万亩,花卉苗木2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5.5%。全市市级湿地22处,省级湿地9处,国家级湿地4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齐河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乐陵市和庆云县分别荣获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称号,夏津县被命名为中国葚果之乡。
  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京津冀“一区四基地”为契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今年继续加大力度,计划造林新增20万亩、植树2500万株。“今年除了鲁冀边界防护林工程、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外,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生态修复工程也列入我市重点绿化工程。 ”商涛介绍。
  据了解,今年我市植树造林向生态脆弱区倾斜,因此,首先启动了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生态修复工程。第一个大动作是为其制定林业建设规划,专门聘请了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专家进行设计,目前正在进行二次论证。接下来将大刀阔斧实施老工业区生态提升工程,在鲁冀边界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段建设150米宽、5公里长的林网,拉起一道生态屏障;重点打造西陈沟和古运河九龙湾湿地公园,同时在垃圾场、灰尘场和化工企业等雾霾污染源周围建设围尘林,进一步净化水源、环境。
  特色经济林建设工程,也是我市今后要着重推进的一项工作。为此,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林果基地达到60万亩以上,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全市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
  鲁冀边界防护林工程,在去年基础上继续进行,计划春季造林4万亩,冬季造林3万亩。
创新机制,破解绿化用地和资金难题
  20万亩、2500万株,任务重,压力大。“资金和绿化用地紧张是两大拦路虎。 ”商涛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植杨树为例,一株树苗在5元左右,每亩种75株;土地流转费用在11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等各种费用,每亩在1800元左右。预计今年全市绿化支出3.6亿元。目前,我市每年争取上级资金总额在7000万元左右,包括低产林改造补助、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等,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土地是紧缺资源,国家没有专门划拨绿化用地,我市是种粮大市,土地指标更是严控。
  如何破解?我市各县市区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林业投入机制,其中齐河县和武城县的做法可圈可点。
  齐河县通过政策引导、经营权流转等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碳汇造林”,实现政府减负、企业增效、林农增收、社会增绿、林业升级、总量减排的多赢效果。2015年初,县政府与齐河永锋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由永锋集团出资10亿元,在黄河国际生态城内的闲置水面、荒地上,实施万亩晏子湖生态园林项目。其中,水面3000亩、林地7000亩。
  永锋集团聘请浙江人文园林公司进行设计规划,目标是打造以古老的黄河农耕文化为内涵、以原生态树种为主体,以园林景观绿化为主调、以观光休闲旅游为支撑的黄河以北最大的“碳汇森林公园”。目前,晏子湖生态园林项目的3000亩水系已基本完成,苗木种植量已超过1/3,计划3年内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测算,一亩森林每年就可吸收7.8吨固定二氧化碳,我们这次造林7000亩,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万余吨,并且我们的投入可在8年内收回。 ”永锋园林执行董事任志喜说。去年以来,齐河县共吸纳公司、大户等21家参与大绿化,造林1.5万亩。
  而武城县则建立了“政府补贴买绿、社会资本投绿、全民参与造绿”的多元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实行“532”造林奖补制度,即第一年每亩奖补500元、第二年每亩奖补300元、第三年每亩奖补200元,对重点道路、河道两侧流转、反租倒包的绿化用地给予资金补助,保障造林绿化强力推进。在武城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记者了解到,31条生产道路沿线全部实现了绿化,种植苗木3万余株,形成了横到边、竖到沿,成方连片的农田林网。
■小知识
碳 汇 造 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与普通的造林相比,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
  所谓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多少二氧化碳,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植树2500万株添绿生态功能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